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44】杨建华: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的孕育过程

发布时间:2018-05-16

 2018年5月16日,文院第四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十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访问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杨建华做主题报告,题目为“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的孕育过程”。文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院长助理韩笑,访问教授孙歌、赵刚、韩潮、严志斌,访问学者戴海斌、苏芃、孙正军、徐建委、刘亦师,以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贾妍等参与讨论。

 

研院访问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杨建华

 

杨建华教授指出,秦汉帝国之后,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在中国北方和相邻的欧亚草原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在东部形成了强大的匈奴联盟,二是在西边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两件大事的发生都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存在着紧密联系,也是中国北方与东部欧亚草原长期交往的结果。这种交往可分为中国北方北部的蒙古高原东部与外贝加尔地区的交往和与“亚洲内陆山麓地带”(InnerAsian Mountain Corridor,包括萨彦岭、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地带)的交往。东、西两个方向累积的上千年文化交往,构成了秦汉时期匈奴帝国的兴起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接下来,杨建华教授分析了中国北方与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的文化联系。这一地区形成了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冶金区。在相当于中原的夏时期,我们便可以看到以翘尖刀和联珠饰为代表的冶金区雏形。早商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北方各地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青铜器,尤其是在内蒙古中南部的朱开沟文化中出土了目前中国北方最早的青铜短剑和环首刀。早商文化北方类型的台西遗址出土的羊首装饰很可能是商周北方青铜器兽首的创作源头。从商代晚期到西周,中国北方、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进入青铜器制作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种类和形制相似的青铜器或青铜器组合。太行山以西,在山西境内的三种遗存则有助于我们理解西周初年分封晋国时所说的“启以夏政,疆以索”的历史背景。自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中国北方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与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石板墓文化在武器、工具和装饰品等各种铜器上的相似性凸显了二者间的密切关系,并说明两地可能存在着贸易或迁徙等深层次的交流,甚至是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等地先后进入游牧时代,各地联系进一步加强,在长城沿线形成了中国北方文化带。这时期的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等地仍然延续着上一阶段的联系。虎形装饰在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广泛流行,但是基本不见来自南西伯利亚的影响,如双鸟回首剑、鹤嘴以及动物形立兽等。

 

中国北方-蒙古高原冶金区

 

夏家店上层文化与蒙古和外贝加尔地区石板墓文化在武器、工具和装饰品等各种铜器上的相似性凸显了二者间的密切关系

     

杨建华教授又分析了亚洲内陆山麓地带,主要包括西萨彦岭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图瓦、阿尔泰山和中亚天山七河等地区。该地区与中国北方地区的联系发生得非常早,并在中国北方青铜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夏至早商时期,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铜器大部分器形都能在境外的铜器中见到,出现稍晚的河西走廊四坝文化和新疆东部的天山北路文化的冶铜业则吸收了更多来自西北方草原的影响。公元前两千纪,森林草原地带的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和草原地区的安德罗诺沃文化联盟对中国北方产生过影响,例如叉矛和喇叭形耳环。公元前一千纪初期,欧亚草原进入铁器时代和畜牧向游牧经济的转变期,草原与中国北方的遗存发现都很少。黑海沿岸有前斯基泰文化,图瓦有阿尔然王冢,中国有东北地区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蒙古高原与外贝加尔地区有石板墓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与阿尔然王冢在卷曲动物纹、装饰繁缛短剑、青铜马衔与等器物体现了相同的时代风格,而阿尔然王冢又与黑海北岸的遗存有相似的器物。这反映了草原之间频繁的文化交往,且整个草原地区第一次构成了一个大的整体。

 

 

塞伊玛-图尔宾诺

 

安德罗诺沃文化:1、木椁墓文化联盟2、辛塔什塔文化3、安德罗诺沃形成期(彼德罗夫卡)4、安德罗诺沃繁荣期

 

进入东周时期,亚洲山麓地带的游牧经济已经普及,各地区都流行武器、车马器与动物装饰这三要素。在公元前八至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北方主要与米努辛斯克盆地的联系,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双鸟回首剑和鹤嘴斧的传播。这两种器物往往共出,可互为佐证。从数量和形制上看,存在着由西向东传播的趋势。在公元前五至公元前三世纪,中国北方与米努辛斯克盆地的交往以立兽装饰的杆头饰为主,同时开启了与阿尔泰地区游牧部落文化交往的新阶段。中国北方地区有巴泽雷克文化流行的翻转动物纹、有角神兽和展翅造型的鸟饰件等,中国北方的虎形装饰也通过这条路线影响到了阿尔泰地区,还有中原地区的丝绸和铜镜。

 

后肢翻转:1-4、Pazyryk 5,8、Wlumuqi乌鲁木齐阿拉沟 6、ZhaGunluk扎滚鲁克文化7、Akesu阿克苏库兰萨日克9、Guyuan固原红庄10、Xian西安北康村11、Erduosi鄂尔多斯博物馆藏12、Xigoupan西沟畔M2

 

The evolution tiger-shaped decoration in Chinese Northern Zone and Eurasian steppe:1、Xuanhua宣化小白阳2、Longhua隆化转山墓地3.4、Maoqinggou毛庆沟墓地5、Guoxianyaozi县窑子墓地6、Shihuigou内蒙古石灰沟7、Tulufan吐鲁番艾丁湖 8、Guyuan固原陈阳川9、Jianghe蒋河10、Siberia

 

因此,这是一条双向交流的通道。在公元前三世纪后,匈奴文化在蒙古高原兴起,并迅速向外扩张。中国北方人群被迫寻求新的交流通道,并与天山七河地区取得直接联系。甘肃张家川马家墓葬体现了与七河地区的伊塞克古冢的联系。中国北方在吸收欧亚草原的文化影响时是有选择的:先吸收功能性强的武器,后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吸收动物纹风格。

最后,杨建华教授总结道,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的形成都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长期交往的结果。张骞通西域是农业与牧业国家层次交往的开始,在欧亚大陆历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