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讲座165】江晓原:国际著名科学期刊封神背后的商业化操作

发布时间:2020-01-09

                    

科学·文明系列·文研讲座165

 

202019日晚,科学·文明系列讲座、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六十五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国际著名科学期刊封神背后的商业化操作。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主讲,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大庆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并参与讨论。

 

江晓原教授

 

影响因子游戏起谈,江晓原教授指出,期刊的权威性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而SCI论文(引用)及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当今学界最权威的学术评估手段,其纯粹的商业价值与商业化性质常被忽略。在本次讲座中,江晓原教授力图解释两者背后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与学术包装手法,认为影响因子游戏中存在大量可操弄的空间与利益的共谋。例如,加菲尔德(Dr. Eugene Garfield)创办的科学情报研究所(ISI)与国际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之间就存在心照不宣的共谋,即通过影响因子公式的修改,使得诸如《自然》、《科学》(Science)等期刊的排名大幅提高。修改后沿用至今的影响因子公式,表现为一份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源刊文本在当年的总被引用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引用项数,亦即该期刊当年的影响因子数值。而以国际著名科学期刊为例,实证研究发现,欧美学界普遍采用缩小分母(即引用项)和扩大分子(即源刊文本)的方式,使其影响因子数值得以上升。

 

“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及其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1925~2017)。1956年,加菲尔德注册成立一家名为DocuMation的小公司提供信息产品,即为ISI的前身。把握影响因子的可操弄性这一事实后,江晓原教授进一步揭示出欧美学界提升SCI期刊影响因子的两种途径:其一为两栖刊物两栖刊物包含学术文本与非学术文本,分别对应影响因子公式中的引用项与非引用项。而非学术文本,对于SCI论文引用与影响因子的提升具有显性与隐性这双重贡献。显性的贡献是直接的,隐性的贡献则指,学术论文如果有机会出现在知名度很高的大众传播平台上,它的SCI论文引用以及影响因子也会显著提升。江晓原教授在实证基础上对《自然》等杂志从大众科普杂志向两栖杂志转变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揭示出这些杂志利用两栖化快速提升影响因子、扩大商业价值。第二种途径为综述为王在江晓原教授看来,综述文章普遍具有相对引用优势,极端情形下,甚至有依靠单篇综述支撑整份期刊登顶的影响因子游戏。除此之外,学术文本还可选择高引作者与高引主题,并非想象中的学术公器学术公器通常须有编委会与匿名审稿制度的支持,但《自然》等国际科学期刊则主张保持独立姿态并独立做出决策——不设立编委会,不附属任何学会与学术机构,不受制于任何单独个体持有的科学与国家偏见。而文章依据主编意向选择刊载发表。

 

《自然》(nature)杂志就是一本典型的两栖刊物,在该刊刊登的文章中,属于学术文本的仅三个栏目:论文(article)、归类于“原创研究”的通信(letter)以及综述评论(review),但该刊还有另外的包括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观点(Opinion)、书籍和艺术(Books & Arts)、未来(Futures)、消息和观点(News & Views)、技术特征(Technology Features)等在内的十五个栏目。其中,根据SCI数据库逐年统计的文章篇数,学术文本只占总篇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创办于1950年,多年来影响因子位居全球前列,至2017年已经连续十一年蝉联第一。例如2016年其影响因子高达 131,领先排名第二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 59)两倍不止,领先排名第九的Nature杂志(影响因子 38)三倍不止。该刊如此惊人的影响因子,主要归功于它的两种报告(均属综述文章):一种是1979年至今逐年发表的《癌症统计报告》(Cancer Statistics),另一种是不定期发表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1999,2001,2005,2011年)。根据该刊2001年来的SCI数据统计发现,这两种报告为其影响因子贡献基本上在80%附近摆动。在分析影响因子游戏与博弈的基础上,江晓原教授亦系统研究国际科学期刊出版中的开放存取运动,即学术论文免费阅读、在线发表、快速审稿、快速发表,并揭示开放存取期刊背后的商业利益驱动。现今,开放存取期刊正在不断增加,以致于诸如《自然》等著名国际科学期刊,在保持主刊传统严肃形象的同时,亦开办开放存取子刊盈利。江晓原教授揭示道,开放存取期刊对于学术生态的破坏性效应,常与掠夺性期刊不良期刊挂钩,疯狂掠取中国的科研经费。面对中国作者向国外开放存取期刊贡献总费用的庞大规模,重视低端论文问题刻不容缓。同时,江晓原教授认为,中国期刊学术评价亦存在困境。中国引入影响因子制度有利弊两个面向。诚然,该制度为提供论文评价与管理提供了简单工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优秀学术资源严重外流,中国科研经费也大量流入国外无良刊物的囊中。对此,中国学界应该设法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韩启德院士在讲座现场交流讨论环节,韩启德院士、江晓原教授、张大庆教授与在场听众就开放存取与开源、中国期刊评价标准与本土期刊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江晓原教授补充认为,目前看来,形成取代SCI论文引用与影响因子的标准,仍任重而道远。与急于在外刊上发布论文相比,学者们更应铭记人民福祉,记得自己的初心。韩启德院士补充说明了两栖期刊综述的积极因素。两栖期刊可使学术性文章更为公众所了解,综述亦可总结学术动向,《科学》《自然》等国际科学期刊树立起的优秀成果则有助于促进稿件质量的提升。就中国本土科学期刊发展这一话题,江晓原教授认为,中外对学术期刊观念存异。对此,张大庆教授则以《中华医学》杂志为例,呼唤关注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办有态度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