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邓小南院长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6-09-21

各位领导、各位学界同仁、各位朋友: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揭牌仪式。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是以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并且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学术平台。文研院依托于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院系的学术力量,是院系结构的补充,是多方面多层次对话互动的平台,也是新想法、新议题的出发点和助推器。我们希望鼓励青年学人,鼓励沉潜,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希望在校内外、海内外同仁的支持下,将文研院建设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心目中亲切的家园。


北大文研院的基本宗旨,是“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具体来说,就是服务学术,服务学科,服务学者,努力办成有理念,有规划,有活力的学术基地。学术事业中,“人”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近者悦,远者来”,依托北大综合优势,凝聚多方学术精华,建设更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队伍。 


文研院将在“涵育”与“激活”的平台上,致力于人文与社科多领域的交汇融通,致力于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了解互动,致力于与海内外学界的深度对话。我们的学术委员会将负责把握学术导向与发展规划,工作委员会将负责各项学术活动的组织实施。我们将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凝聚核心学术议题,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创造”、“改革”、“常为新”是时代的要求;而要获取实质性的创新,我们也需要有所坚守。自从近代学科体系建立以来,对于“大学”意义的思考就一直不曾停息。所谓“大学”,应该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场所,是滋养学术、凝聚精神、辩驳问难、激活思想的源泉。


如各位所知,北京大学自成立之日始,即与祖国民族共命运。距今整整100年前,蔡元培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他任职期间提出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之精神,确立了北京大学的时代特色,也激励了现代中国无数先进知识分子,走在了国家民族历史进程的前列。


 真正的学人,追求的是“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学术需要内在的思想力量,需要探寻精神的高度;大学需要“元气”,需要始终一贯、奋励向上的精神品格。我们是要有高远的目标,也希望这些目标能够接上“地气”。有碰撞有激荡才有活力,有活力才称得上“思想”;思想的内在力量,来源于先进理论的引导,也依靠切磋琢磨、开放的对话与批判性思维。 


从研究者的个人经历中,大家或许会有同感:人文社科学者最需要的,可能是独立思考的充分空间,是能够用于潜心研究的充分时间。这些年来,一方面研究经费比过去充足,另一方面学术却仍然受困于种种不合理的约束。提法口号不断更新,做法却和学者心中的目标渐行渐远。当今我们缺少的,不是屡屡翻新的说法,而是脚踏实地的做法。大家都在探求,如何走出真正扎实的学术道路,如何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朝向目标“做”起来。 


文研院是注重耕耘的园地,我们相信,收获是长期深耕细作、内在生发的自然过程。浅表式的“成果”统计与标准化的攀比,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文研院将致力于深化学术积累,葆育沉厚气象。希望通过切实的努力,培育“净土”,守正出新;弘扬人文与科学精神,优化学术生态。


人文社会科学,面对着前日与今日的人类社会,着眼于明日的天地与境界,反思曲折与成就,注重思辨与洞察。学术的未来与生命力,取决于蕴蓄的广度与厚度,取决于探求的素养与能力。代代北大学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同道,同人,同德,同心,希望正在于将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