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虞云国、曹家齐谈“我为什么要研究宋代台谏制度”、“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

发布时间:2021-11-24

2021年11月18日下午,文研院邀访学者交流会在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2021年秋季学期邀访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虞云国老师发表报告《我为什么要研究宋代台谏制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曹家齐老师发表 《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阿依达尔、陈少明、杜斗成、姜文涛、李天纲、刘永华、缪德刚、苏杰、武琼芳、於梅舫、张国旺、张浩、张涛、赵灿鹏、邓小南、渠敬东、韩笑等出席并参与讨论。


交流会上,虞云国老师首先介绍了个人的成长环境、求学经历及研究选题“宋代台谏制度“的确定过程。随后,虞老师从历史学选题、历史研究和现实关怀的关系、制度复原和动态考察的关系三个角度分享了从事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的感想。接着,他介绍了《宋代台谏制度研究》一书的出版及再版历程。分享最后,虞老师谈到了自己在《宋代台谏制度研究》提出的三点启示:第一,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非西方专利,宋代已有萌芽,这可以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他山之石;第二,摆脱人治文化的困扰、走上法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制度改革的深层问题,也能避免权力制衡有名无实;第三,防止在分权制衡的外观下依然有专制其上、主宰一切的权力,这是权力制衡结构持久运作的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虞云国老师


曹家齐老师先同与会学者简单分享了自己聚焦“宋史”、“交通史“研究主题的心路过程。他以自己出版过的书籍为线索,介绍了自己关于宋代交通研究的演进历程:交通史的研究不断向政治靠近。曹老师谈到,随着研究的进行,他发现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包括驿路、县路与官路、私路的问题,驿路上馆驿设置的问题,驿马和递马的关系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推进了他对于宋代交通史的研究。曹老师还特别分享了他对于宋代驿券的研究,他提到,驿券的功能在宋朝发生了转变,不再是“走马头子”,而是进入馆驿住宿的人吃饭的凭证。最后,曹家齐老师总结了自己研究交通史的缘由和动力,从求生存、有兴趣、再到“格物致知”。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曹家齐


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积极讨论,本次邀访学者交流会在热烈的研讨后圆满结束。



撰稿: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