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88】吴雅婷:瞻望远方——宋人的旅行知识与新知的化成

发布时间:2019-12-03

主讲人吴雅婷老师

 

邀访学者论坛

2019123日下午,文研院第七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13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学者、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吴雅婷作主题报告,题目为瞻望远方:宋人的旅行知识与新知的化成。第七期邀访学者周绍明(Joseph McDermott)、李开元、景跃进、李放春、黄盈盈、姜南、肖铁、彭春凌、叶晔、姚达兑、周月峰、路国权,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出席并参与讨论。

 

吴雅婷老师首先说明本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于希望了解促成宋人展开旅行的条件,而且特别着重知识于此间扮演的角色。因此,本次报告由两项子议题组成:一是宋元旅行实用知识的探索与思索,即讨论帮助完成旅行的知识;二则进入新知识形成的层次,以山的阅读与旅行为例,讨论宋人空间认识的取径与内涵。她期待这些讨论能有益于以移动的视野了解传统中国的样貌与质性。

 

吴老师先借着介绍明代中晚期流传的《天下水陆路程》、《士商类要》等旅行手册回溯投问宋元之时的情况,展开对宋元旅行实用知识的呈现。随后,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事林广记》这部由南宋晚期福建人陈元靓编纂的日用类书。这是商业取向的出版品,流传版本复杂,其中,日本元禄十二年(1699)京都所刻之元代泰定(1324-1328)本可见到近似于旅行须知的内容。吴老师指出,该书所载录详细的舆图、道里计程,以及到京须知的性质,促使我们考虑其实用性。另外,这个版本的《事林广记》庚集旅行杂记门,内载出陆束装雇夫舟行等十四条。由雇夫以少壮熟事为尚如刀剑之类又当随身,庶亦可以待暴等提点式的内容看来,旅行杂记门可能出自一份内容较现存更多的旅行须知。而由遣词与所指的社会情境看来,旅行杂记门的内容有可能是南宋中后期的文本。

 

旅行杂记门第一条出陆所谓的出陆须择吉日,提示了择吉实为宋人出行的前提。另一部元代的日用类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于仕宦门之下便收录好几种针对远行的择吉避凶之法。其中,如行船避忌安济法许真君传龙神行度风暴诀等数种是舟行专用。可以看到当时人们以诸神的出行、相会,解释风、浪、云、雨等自然界的天候水相,提升自身远行的安全。

 

接着,吴老师提到,在当时出版的诸医书中,亦可见宋人对于旅途中人身安全的重视。成于北宋哲宗的医书《旅舍备要方》,是一本罕见的旅行专用医书。该书的自序明确地说明了此书编撰的目的是为旅程应急,不过条目分类却仍与一般医学的脉络关系密切。泛观宋元其他医方书,一些针对远行的方剂也散见于各科。虽然旅行并未在医学领域显现出立论或处置明确的独立性,但医方流传的次管道却让我们对这类生活知识的传播管道有更多理解。

 

清·梅清·黄山图册·第六开·莲花峰(北京故宫)报告会第二部分,是关于宋人阅读行为与空间认识取径。吴老师首先说明,讨论乃将阅读视为一组促成知识建构之行为,且使其升华为分析概念;并透过旅行的实践观察人们的异地体验,找到宋人建立外在世界认识的途径。从《太平御览·地部·叙山》对东汉末魏初刘熙《释名》的引用,可以看到传统中国之指涉的丰富性。

 

至于历史情境的论述,吴老师主要着重在三种情况。她先是以九华山为例,由文字的书写、刊刻、流播、重写与阅读,可以见到旅人如何形成对此山的先行认识。这些认识往往具有强烈的特征印象,这些认识和印象一方面趋使人入山,也令旅人初临此山却带着故旧感。循着北宋人对九华山关注的痕迹,吴老师也留意到收藏、赏玩假山的文化。假山的赏玩被她视为另一类读山的文本。人们读取假山的姿态与细节以了解山,于是,假山成为引领人们进入山境的媒介之一。第三种则是从山所具有的远观特质论说。实质上的举动或于室内悬挂山图观看,或于户外兴建看山亭,以登览的方式遥望远山。虽然后两者观看的山有真假之别,却可以看到宋人刻意融混二者,以提高认识外物的意境。最后,吴老师借着四明楼氏家族数代约百年间跨越南北宋的嵩山经验故事,综合性地呈现出的认识与相关文化如何以各种形式的媒介,穿越时间和空间,与故人、故地、故国山川连结。

 

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为吴雅婷老师颁发文研院邀访学者聘书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们就日用类书所载录的行前须知讨论了当时旅行活动的进行和做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另外,大家也关心这些旅行知识的读者与实用性之间的关联。关于山的认识,有老师询问所选个案的缘由,也有老师从交通途径——如山行、水路——所带来的视觉景观特质讨论。除了论题内的讨论,学者们亦宏观地关切理学家于这些认识论间扮演的角色,以及今日报告议题的宋代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