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未名学者讲座42】苗润博:滤镜下的光影——文本批判与契丹史研究的新面向

发布时间:2018-11-28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81124193320.jpg

 

未名学者讲座42

滤镜下的光影

文本批判与契丹史研究的新面向

 

时 间

2018年11月28日(周三) 19:0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2

主讲人

苗润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

评议人

鲁西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

主持人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公众印象里的契丹,多源自小说家的建构;专业研究者有关契丹的认知,其实也常常在不自觉间经过了历代史书,特别是元修《辽史》这类权威经典的塑造。无论小说抑或正史,所有的文本都构成我们观察契丹历史的重重滤镜。每重滤镜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扭曲与失真,而它们彼此之间又往往层累交叠,最终所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反映着过往的真实?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完全丢弃这些滤镜而直抵历史现场,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滤镜本身的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来重新审视、质疑以往所看到的种种镜像,窥见隐藏在文本缝隙中的别样图景。本次讲座即以契丹早期历史叙述问题为例,从文本的整体源流与局部破绽入手,对《辽史》等书所呈现的经典叙述框架加以层层剥离、批判,揭示出以往为人知的契丹历史,并希望借助这一典型个案,对古代民族的本质属性及历史记忆的生成过程有所反思。

 

【学者简介】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543059244(1).png

 

苗润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博雅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论文《记忆·遗忘·书写:基于史料批判的契丹早期史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读书之余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底本之发现及其文献价值》一文获第九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论文奖。2010—2015年参与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项目,负责点校《辽史》十三卷(刘浦江教授主持,2016年出版)。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80524185852.jpg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位置图

 

注:校外人士入校需携带身份证,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