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物质文化史的方法和实践”工作坊在北大文研院开课

发布时间:2019-12-16

12月11日起,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主办的“物质文化史的方法和实践”工作坊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正式开课。物质文化史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学者们将历史学的方法与考古学、人类学、科技史、博物馆学、甚或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方法相结合,在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也渐受学界重视。文研院邀请一领域的三位顶尖学者梁其姿、高彦颐、薛凤(Dagmar Schäfer)汇聚北大,围绕多个专题集中讲解和讨论引领学员进入物质文化研究的广阔天地来自北京大学及在京部分高校的25名师生有幸成为工作坊学员

 

 

梁其姿教授来自香港大学现为李约瑟-毛文奇基金教授、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历史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后分别于1976年和1980年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方向是明清社会史和近代社会文化史

梁其姿教授

高彦颐教授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78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晚期和近代的中国科技与性别/妇女史

 

高彦颐教授

 

薛凤教授现任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柏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1993年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于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薛凤教授

 

文研院院长邓小南教授在工作坊第一课上致词,宣布本次工作坊正式启动。邓小南教授指出物质文化史是新兴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自本世纪以来,海外的相关研究已经蔚为大观在国内也受到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关注。本次工作坊的启动,得益于三位老师与文研院的密集交流。在接下来的时间,三位老师会引导学员,在物质文化的研究范畴内,重新思考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学员们将通过课程阅读讨论和田野实习来尝试倾听这些物质如何发出声音最后,她祝愿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本工作坊的目的是鼓励同学了解目前海外物质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 从而尝试用物质文化这个分析范畴来重新思考中国历史与文化。授课老师将从中国历史里的物质与技术的角度入手,带领同学讨论不同历史阶段里各种物的生产与使用的相关技术,以及这些造物与用物过程如何巩固或改变社会制度和知识体系。本工作坊的课程也对北大全体师生公开,非正式学员也欢迎到场学习。

 

 

撰稿:赵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