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举办本学期邀访学者交流会(第七次)

发布时间:2021-05-13

2021年5月13日下午,文研院邀访学者交流会在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2021年春季学期邀访学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孙承晟老师发表报告《我为什么研究明清中西科学交流史》;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赵明昊老师谈《我为什么要研究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白玉冬、曹寅、陈瑞翾、杜永彬、李肖、马里扬、马忠文、聂溦萌、吴真、徐永明、余旸、张昭军、韩笑等出席聆听并参与讨论。



孙承晟老师


交流会上,孙承晟老师的报告从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概况讲起,此时以传教士活动为主;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次全方位接触西学其中以“学术传教”的耶稣会为代表,在数学、自然科学、天文学、 地学、军事等方面大量著作翻译。而后,孙承晟老师又简要回顾了明清中西交流的研究史,其最早的从事者为传教士,而后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相继介入,这一研究在经历50到70年代的沉寂后,又在新时期以来继续兴盛。在研究史的回顾中,孙老师总结了以下几个转变:研究机构从教会到学术机构,历史评价从意识形态化到史学态度,研究范式也不断多元化。最后,孙承晟老师又列数中西交流研究文献的不断拓展,并对本次报告作了简要总结。



赵明昊老师


交流会上,赵明昊老师首先指出阿富汗战争对美国和阿富汗两国造成的巨大损失,并从美国在阿富汗失败的国家建设角度切入阿富汗“战略迷雾”。而后,赵明昊老师从安全建设、政治建设、经济重建等多方面分析美国在阿富汗国家建设失败的原因,其中既包括阿富汗自身的文化、政局状况及美国战略对其的脱节,也包括美国内部部门的权力争夺。最后,赵明昊老师尝试总结阿富汗“战略迷雾”:缺乏切实可行目标和连贯明确战略,政策矛盾,投入不足;国家建设不成功,国家能力地下,邻国复杂博弈;美国战略规划能力不应高估,美国对其干预的国家缺乏了解……在对美阿两国外交与建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赵明昊老师指出,这些教训对于中国开展的国际合作、建设等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引发在场学者积极的讨论,本次邀访学者交流会也在热烈的研讨之后圆满结束。



撰稿:毛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