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未名学者讲座05】孙飞宇:西斯廷的圣母与多拉的神隐——弗洛伊德多拉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31




时间:2016年10月31日(周一)晚上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 地下报告厅B102

主讲人: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

评议人: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主持人:先刚(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简  介】

 

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199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获硕士学位,2010年得到加拿大约克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学理论史,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作品有:《Social Suffering and Political Confession: Sukuin Modern China》,译著有:《灵魂的家庭经济学——弗洛伊德五案例研究》、《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黑帮老大的一天》、《道德哲学原理》等。


1900年,弗洛伊德刚出版《梦的解析》后,一位18岁的姑娘多拉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开始时弗洛伊德判断她为癔病,并以性起因及其在梦中的象征化为依据进行分析治疗。但仅11周后,多拉便突然中断治疗。这使弗洛伊德颇感吃惊,他原以为多拉的案例证实了他的理论,然而,事实的打击进一步推动了他的研究。他在两周之内以多拉的案例撰写了一份有关“转移”的病理报告,并开启了他对心理双性恋的阐释分析。


多拉在她的第二个梦中,重温了她曾经在德累斯顿大师画廊的经验:孤身一人,面对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全神贯注于默默的崇拜之中,长达两小时之久。当弗洛伊德问她那幅画为何让她如此着迷时,她无法找到一个清晰的理由,最后她说“圣母玛利亚”。孙飞宇老师从多拉与圣母玛利亚的相遇为起点,从思想史、弗洛伊德的核心理论以及对该案例的几重版本的解读上,以一种循环往复的方式来分析“多拉的神隐”。这种理解他者的不懈努力,也有助于达成对我们自身的关怀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