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方法、源流与传承:再谈中西学脉间的陈寅恪

发布时间:2020-07-03

“文研论坛”是文研院特色的学术项目。三年多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的交流,鼓励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各自的视角加入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诸多核心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激发学术发展的潜在活力。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我们将依托文研院的微信公众号,重启思想对话与交锋,特开辟“云端论坛”栏目,通过视频的形式将文研院长期以来致力推动的跨学科交流,呈现给关注文研院的朋友们。


第八期“云端论坛”主题为“方法、源流与传承:再谈中西学脉间的陈寅恪”,将以直播形式于7月3日(周五)9时在线上开展,敬请关注。



【云端论坛】方法、源流与传承——再谈中西学脉间的陈寅恪


【内容简介】


陈寅恪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富人格内涵、最有思想原创力的学者之一。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成就极其卓著的史学家,先生对中古史、佛教史和语言学等领域有着开创性贡献,对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2019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曾汇聚海内外学者,主办“陈寅恪与近代中国的学术与思想”学术研讨会。2020年7月3日为陈先生诞辰130周年,文研院将在此前研讨基础上,发起一次线上论坛。本次论坛邀请陆扬、侯旭东、沈卫荣三位学者,围绕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旨趣和方法源流,以及他所从事的“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的丰富意涵,展开讨论。


【学者简介】


陆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文研院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中国中古佛教文化史、现代史学理论。代表作有《清流文化与唐帝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Early Medieval China: A Sourcebook(《早期中国中古文献导读》,与 Wendy Swartz, Robert Campany and Jessey J.C. Choo合编,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4)等。


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出土文书简牍,近年主要关注古代国家的形态与运行机制。代表著作有《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商务印书馆,2005)等。


沈卫荣,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代表作有《〈圣入无分别总持经〉对勘及研究》(合著)、《幻化网秘密藏续》、《幻化网秘密藏续释:光明藏》、《一世达赖喇嘛传》(Leben und historische Bedeutung des ersten Dalai Lama dGe ‘dun grub pa dpal bzang po (1391-1474)-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der dGe lugs pa-Schule und der Institution der Dalai Lama)等多部汉、德文专著和《卫藏胜迹志》、《西藏的贵族与政府》(合译)、《拉达克王国史》等多部译著。


【提  要】


题  目:视域的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

主  讲:陆扬

概  要:从40年代初陈寅恪发表了他在唐史方面最为重要的两部著作以来,具体探讨和评估他在唐史方面的论断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对于他在唐史研究方面具体而微的得失,学界已有很多讨论,而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在现代史学方法上居于何种位置,却仍然缺乏理论层面的讨论。尤其是对于他的史学中存在的基本的思想框架和前提预设,学界的认知仍不够深入。因此要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第一,陈寅恪为何选择唐史作为他史学研究的核心;第二,他在唐史研究方面的学术思想资源来自哪些方面,这些资源又如何构成了他对唐代的整体看法;第三,陈寅恪对唐代历史脉络提出的史学框架在现代史学上的意义为何,如果将他的工作放置于二十世纪前期的国际史学中,会处于何种位置。陈寅恪选择唐史并非纯粹冷静的学术选择,而是包涵某种历史敏感度,即他很早就认识到清代与唐代的诸多相似性,尤其是晚清和晚唐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可以说是一种视域的融合。


题  目:字词观史——从陈寅恪“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说起

主  讲:侯旭东

概  要:陈寅恪评论时人论著的片语只言颇有深意,1936年4月给沈兼士回信评论沈氏《“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一文时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即是一例。这既是对沈文的称许,亦提示了一种由字/词观察历史的途径。当时深受西方语言学影响,强调“语音中心主义”,应和与追随者不多。今天随着再思汉语与汉字关系,汉语常用词研究的推进,以及史学研究的不断开掘,重温陈寅恪此语,开展结合一般使用者、使用场合的关键字词研究,不止是关心演变,亦分析延续,循字见人,由词观史,有望成为史学研究的一条可能进路。



题  目:陈寅恪与佛教和西域语文学研究

主  讲:沈卫荣

概  要:在美欧接受过严格的印度学和中亚语文学训练的陈寅恪,在归国初期潜心梵藏汉佛教语文学以及敦煌汉文佛教文本的研究工作,并创造性地将东方文本语文学的文本精校和文本批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训诂、对勘和考据等方法完美结合在一起,用于西域历史和宗教研究,使东西方学术传统熔于一炉。陈氏关于中亚(西域)语文学的文章寥寥数篇,皆围绕对清代汉译《蒙古源流》的整理展开,却别开生面,成为中国最早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西藏学和蒙古学(蒙元史)研究成果,不但开创了佛教和西域语文学研究的学术新风,而且也为中国传统汉学研究注入了“虏学”(西域学)的新养分。


【线上直播】


本次论坛将于7月3日(周五)9时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直播,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直播室收看,我们期待与您在“云端”相见。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