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气吞万里如虎:晋宋之际的文献与思想

发布时间:2020-12-10

“作为方法的文献学”系列论坛


随着各类新出文献或稀见文献的不断发掘,以及基于文本识别、文本挖掘、知识图谱、可视化等技术的数字人文的兴起,文献学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从更大范围来看,“文献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一员,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日益引发关注。一方面,在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宗教学、艺术史、科技史等研究中,出现了“经学文献学”“文学文献学”“宗教文献学”等若干交叉学科,文献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石,显示出巨大的辐射力;但另一方面,随着相关学科自身研究范式的调整,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理念与这些学科的新探索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文献学在当下人文学科研究范式拓展的过程中将扮演何种角色,也成为近年来引发讨论的问题。


本系列的文研论坛,我们以“作为方法的文献学”为主题,邀请来自人文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结合相关学术个案,对文献学的自身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发表各自的看法。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学平台共同主办,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110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文研论坛125·“作为方法的文献学”系列】气吞万里如虎:晋宋之际的文献与思想




【内容简介】

李硕:刘裕与中国中世纪的北伐

从三国时代开始,骑兵成为陆战决定性力量。在南北分裂时代,北方政权天然具有骑兵优势,而南方军队的北伐和中原地区作战,注定面临诸多困难,罕有成功的战例。在这种大背景下,刘裕两度北伐(南燕和后秦)成功,是非常经典的南军北伐、以步胜骑的战例。刘裕北伐战争的独特之处在于地理与季节。南方政权借助长江与淮河自保,但对淮北进行北伐时,还要借助船运。北方河流流量小,所以只能趁夏天雨季北伐。在此大背景下,刘裕的创新之处:伐南燕,弃舟步行,借助山地直抵南燕腹地;伐后秦,特意在秋冬季展开第一轮攻势,“反季节作战”。从军事才能看,是不亚于成吉思汗的陆战代表人物。在没有骑兵优势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最佳战果。而且平生打仗极多,面对国内外各种对手,频繁更换战场,堪比凯撒。


童岭:刘裕与赫连勃勃关系的新探讨

公元五世纪初,南北两位霸主(赫连勃勃、刘裕)带来了中国的变局,两者所率领的部队,在公元418年长安攻防战之前,虽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但一直存在间接的交集。比如刘裕北伐后秦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赫连勃勃对后秦岭北、安定等重镇的不停袭击,造成了“晋攻豫州,夏攻安定”的局面。刘裕看待赫连勃勃,就如同汉高祖刘邦看待冒顿单于一样。义熙末年,刘裕虽然名义上为晋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实质上是为汉楚元王的后代。他与赫连勃勃“约为兄弟”之举,是公元前“汉、匈模式”的再现。如果允许推论,公元418年,赫连勃勃登基称帝,对刘裕不久之后也接受晋恭帝的禅让而称帝行为,应该有着潜在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大夏的末代皇帝赫连定,他也有试图与宋文帝联合夹攻北魏,平分天下之举,某种程度上,亦是延续了这两位胡、汉皇帝的父辈们的“兄弟”之约。


李晓红:刘毅还是刘裕,晋宋之际门阀士族的抉择

刘毅和刘裕是在东晋末年平定桓玄篡位之役中走到政治舞台中央的人物。既有研究晋宋之际历史的成果中,刘毅的存在感很薄弱,几乎不被关注。但回归晋宋之际的历史语境,刘毅不说一度地位超乎刘裕,也应该说曾与之平起平坐。至刘裕诛杀刘毅、统揽东晋实际统治权时,被定名为“党刘毅”的士人有陈郡谢氏之门户代表谢混、高平郗氏的门户代表郗僧施,足可说明刘毅在当时之得人。对此《资治通鉴》有解释曰:“(刘)裕素不学,而(刘)毅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这不无道理。但与史籍记载仍存缝隙。对此期门阀士族代表来说,立身处世似应优先考虑“为国为家”,而非优游文雅。谢混、郗僧施之选择与刘毅为党,其原因究竟为何?是本报告想探讨的话题。



【学者简介】


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供职于新疆大学。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俄国征服中亚战纪》《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常游历内亚边疆,治学兴趣有中国古代史、战争史、边疆民族史地等。


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作《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究》《南齐时代的文学与思想》《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主编“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并在《史语所集刊》(台北)《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攻六朝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文学;古代东亚史与域外汉籍等。


李晓红,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体学、南北朝文学与历史文化,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中华书局,2017)。


仇鹿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参与整理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并曾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徐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兴趣集中于历史书写、制度变革与石刻文化等主题。撰有专著《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观书辨音:历史书写与魏晋精英的政治文化》。主持学术集刊《中国中古史研究》、译丛《日本学者古代中国研究丛刊》。


【收看方式】

本次论坛将于12月10日(周四)19时在腾讯会议平台上进行直播,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或下方链接进入直播室收看,我们期待与您在线上相见。


直播二维码:


直播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l/0lnN6sRKQMRy



【“作为方法的文献学”系列论坛】

第一场

主题:秦汉研究中的文献学新视野

报告人:程苏东(北京大学中文系)、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苏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持人:刘玉才(北京大学中文系)

第二场

主题:如何制造一部纬书——汉代纬书文本的成立及其衍变

引言人:张学谦(北京大学中文系)

与谈人:陈侃理、曹建国

主持人:程苏东(北京大学中文系)

第三场

主题:公元2-3世纪——汉魏古注的兴起

引言人:方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与谈人:金少华(浙江大学古籍所)、马楠(清华大学历史系)、李霖(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天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主持人:苏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四场

主题:气吞万里如虎——晋宋之际的文献与思想

报告人: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李晓红(中山大学中文系)

与谈人: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徐冲(复旦大学历史系)

主持人: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

【合作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