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时间·空间·人:全球史视野下的地方近世史

发布时间:2021-09-29

 文研论坛 150

时间·空间·人

全球史视野下的地方近世史


时 间: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18:00

对谈人: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学系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

 刘永华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沈艾娣

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系 教授

主持人:赵妍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


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

沈艾娣著、郭伟全译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20年06月


《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一书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该书跨出民族国家的框架描写一个天主教村庄的三个世纪的历史,提示出全球史与微观史在某种意义上的互动。历史学家的空间感、时间感与历史中个体时空感觉或许是错位的。那么如何摆脱后见之明所形成的框架和结构来理解和诠释历史中人便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此外,本书所使用的资料包括绘画、雕塑、回忆、书信和口述,如何运用档案史料和田野调查走进历史中活生生的个体对我们而言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为了深入地探讨当代史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这次讨论将聆听到三位老师对时间与空间、微观史与全球史、文献与田野、仪式与社会等问题的深度对话,相信这将丰富我们对近世中国的理解。

对谈人简介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学系特聘资深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2006)。近年来的主要著作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燕行文献札记》(2014)、《何为中国:疆域、民族、文化与历史》(2014)、《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有关“中国”与“周边”概念的再澄清》(2017)等。


刘永华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撰有专著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2013)、《礼仪下乡:明代以降闽西四保的礼仪变革与社会转型》(2019)、《帝国缩影:明清时期的里社坛与乡厉坛》(2020)及评论集《时间与主义》(2018)等。


沈艾娣 

Henrietta Harrison

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微观史、口译社会史、近代中欧交流史、二十世纪儒家思想、天主教等。主要著作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创造共和国民——中国的仪式和符号(1911-1929)》(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等。


主持人简介


赵妍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有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地方社会史。主要论文有《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近代中国非孝论反思》、《面向未来:近代中国废婚毁家论述的一个特色》等,出版译作《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沈艾娣著)。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线上听讲渠道

通过ZOOM接入会议

会   议:872 8189 4228 

密   码:0929

直   播:

https://us02web.zoom.us/j/87281894228?pwd=YXhLOEM1MlhabmtTZjBtQWFZSEFMUT09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文研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