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河姆渡文化与稻作文明的摇篮

发布时间:2022-04-18



发现文明:考古学的视野系列论坛之三·文研论坛159

河姆渡文化与稻作文明的摇篮



时 间:2022年4月18日(星期一)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引言人:方向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王永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余姚 施岙遗址考古队队长

与谈人:莫多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秦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孙国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井头山考古队队长

内容提要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源自于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以浙东滨海的姚江河谷地带为核心分布区,东达舟山群岛,沿东南海岸在台州、温州也有发现。余姚施岙遗址揭露了较完整的河姆渡文化早晚期和后河姆渡文化时期(约当于良渚文化时期)大型水田,结合这一时期骨耜、木耜和相关收割、加工工具的出土,说明这一地区稻作农业起步很早,这类利用淡水资源以稻作为主的复合式经济模式拉开了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帷幕,并形成了以神鸟和太阳崇拜为主题的独特的观念信仰,对高度发达的良渚文明原始宗教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姆渡文化以榫卯技术为核心的干栏木构建筑工艺,集中代表了传统木构建筑文化起源时期的发展水平,也是古代中国营造法式的传统技法和特点。余姚田螺山遗址清理了高规格的干栏大房子,说明当时的聚落群已开始一定程度的分化。在现地表8米以下的余姚井头山遗址发现了早于河姆渡文化的贝丘遗存,反映了这一地区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复杂关系。以绳纹釜系统为特征的河姆渡文化,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长时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河姆渡文化及后续,更是浙东沿海岛屿和海洋文化的源头。近些年河姆渡文化考古的系列重要发现,为以上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材料和广阔视野。

参考文献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3年。

►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年。

► 牟永抗:《牟永抗考古学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 孙国平:《河姆渡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考古(1979~2019)》,文物出版社,2019年。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16757532080240478001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