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写刻转换与文集生成

发布时间:2022-11-11


书志学与书籍史系列21


写刻转换与文集生成



时 间:2022年11月11日(周五)15: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引言人:陈 斐  中国艺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

             李成晴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与谈人:司 聃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副教授

             张学谦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助理教授

             董岑仕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 编辑

             苗润博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助理教授

主持人:史 睿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副研究馆员


内容简介



  


《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


西湖莲社是北宋文化史上的重要社团,有学者称其为“目前可以考知的宋代最早的诗社”,社主省常亦被尊为“莲社七祖”之“七祖”。该社很大程度上是寺方通过编纂社集“建构”、宣传出来的。通过对原藏韩国的宋刻孤本《杭州西湖昭庆寺结莲社集》的细致考察,可以发现:一方面,该集主体《入社诗》在版式、行款上尽量保留了诸人书写投寄时的平阙格式;另一方面,对有些社员(特别是名公巨卿)的署衔又做了更新、修改。这说明《入社诗》可能曾经存在过多个不同时间编集的人数、职衔、序次不一的版本,现存者只是其中层累编成的一种而已。不止《入社诗》,莲社集也有层累递编或续编迹象。这提醒我们,对刻本时代文本的整理与研究,依然要重视其生成、流传的流动性,意识到我们看到的某一形态的文本,可能只是处于不断流动、变化的文本链条中的一环,要有与链条中其他文本(包括通常文献学上所说的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以及实际交际的写物与随后编集的刻本)比勘异同并探究成因的思维,否则,可能会遗漏掉文本的很多重要信息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学史意义。因此,有必要提倡一种“用文献学的方法发现并论证文艺学问题”的研究理路。


法藏敦煌P.2492白居易诗(局部)



宋绍兴本《白氏文集》序



李成晴:南宋绍兴本《白氏文集》诗题之“例校”


“集部之学”以体例研究为户牖。体例研究是中国传统学术固有的门径,并在经学、史学、诸子学等领域产生了精深的研究成果,周祖谟先生为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撰前言且曰:“不明古人著作体例,就难免有似是而非之论。”从体例视角切入,可发现白居易诗集在从唐写到宋刻的衍变过程中,许多卷轴古本中的书写体例发生了系统性变貌;南宋绍兴本《白氏文集》将这种变貌加以固化,并与其他宋刻唐集共同促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诗题“传统”。通过白居易诗题内部文本体制和义例之比类归纳,辅以唐集文本通例之互证,可抽绎写卷时代《白氏文集》的制题规律,并对已经失传的白居易“手集”中的体例进行基于应然逻辑的“例校”,进而尝试在孑遗的古写本文集之外,通过刻本文集的“纸上考古”,在实物文献缺失的情况下,探求开展文学文献体例研究、古籍深度整理的另一种可能性。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