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2016910日-20161018日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中厅展出。展品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带来,内容包括作为敦煌壁画数字化成果的高保真复制品57幅、莫高窟三窟原大复制洞窟18件、莫高窟藏经洞经卷7件、塑像2身。展品勾勒出敦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现特为大家呈上一组精选图片,以飨读者。

1056906143

 

萨埵太子本生故事 莫高窟第428 北周

1056906145
萨埵太子以身伺虎

此窟东壁门南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生故事画,描述了释迦牟尼佛前世的一则善行,是莫高窟早期壁画的重要题材。全画采用横卷连环画式的构图,情节发展自上而下,呈“S”形走向展开。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的故事是讲:宝典国国王的三位王子外出游玩,他们在山里遇见了一只母虎带着七只小虎,饥渴交迫,即将丧命。这一情景激起了小王子萨埵强烈的慈悲心,他决定舍弃生命,救活老虎。但老虎已饿得奄奄一息,无力吃下萨埵王子。萨埵便登上山顶,用竹尖刺颈出血,纵身跳下山崖,舍身饲虎。国王和王后闻讯赶到山中,悲痛欲绝,众人将萨埵太子的遗骨盛到宝函中起塔供养。

1056906147

1056906149

福田经变 莫高窟第302窟 隋


 

福田经变据西晋法立、法炬译的《佛说诸德福田经》绘制,其为横卷式。画有立佛图、画堂阁植果园、施清凉施医药旷路作井 架设桥梁道傍立小精舍等六个情节。和许多北朝经变一样,画面上没有释迦牟尼说此经德序品,也未画各种行善的因缘,而是直接描绘广施七法的七件事,像实际生活一样直接描绘了生活中的形象,因此具有很高的形象史料价值。


 

 

 

1056906151十一面观音图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敦煌的十一面观音像自初唐开始流行。此十一面观音中,主尊观音有十一面,既无头光,又无背光,但有伞盖。观音戴宝冠,主面宝冠上有化佛。观音六臂,手中持杨柳、净瓶,结手印,罗衣透体站立于双树前的莲花上。菩萨身后双树上的五色银杏叶色彩艳丽,双树枝叶相交,与十一面观音的伞盖构成一个更大的伞盖,与同时期敦煌壁画所罕见。


C:\Users\pku\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056906153.jpg 

供养菩萨 莫高窟第401窟 初唐


 

这身菩萨身材修长,头微倾,头戴宝冠、天衣随身,长裙曳地,身姿略呈“S”形。脚踏莲花,巾带飞扬,风吹仙袂,佩环丁当,好似飘飘荡荡地行走在天花乱坠的空间。只见他右手托玻璃宝珠盘,左手轻轻提起薄纱飘带,双目微和,嘴角含笑,体态轻盈而温情脉脉。画工用熟练的线条描绘了柔软的腰肢,纤细的手指,甚至连托起轻纱的姿势也极美。对质地不同、透明度各异的玻璃、薄纱,也描绘的恰如其分,说明画工对生活体察之细微与绘画造诣之精湛。


 


C:\Users\pku\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056906155.jpg 

张骞出使西域图 莫高窟第323窟 初唐

C:\Users\pku\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056906157.jpg
张骞拜别皇帝


 

张骞出使西域图位于北壁西侧,共由4组画面组成,呈字型排列,每个画面有清晰的榜题,表现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图1:在画面的右上角有一殿堂,内有两个站立的佛像,殿堂正面额匾上有甘泉宫三字,下方画帝王、臣属持香炉或笏拜谒。图2:皇帝骑在马上,左右臣属八人,一人手持曲柄华盖。张骞持笏跪拜辞别,后有从者持节牵马。图3:张骞行进在途中。图4:远处有一城廓,二和尚立于门外,城内有佛塔。


 

 

C:\Users\pku\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056906160.jpg

1056906162

莲花飞天藻井图案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


 

此窟莲花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联珠纹样及垂角幔帷,以深、浅红色为主,配合白、黄丹,色彩热烈,变化丰富。


 

1056906164

观无量寿经变 莫高窟第217窟 盛唐

C:\Users\pku\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056906166.jpg
观无量寿经变图局部


 

此窟北壁绘观无量寿经变是依据《观无量寿佛经》绘制的。这里的建筑表现是初、盛唐建筑画的重要分水岭。气度非凡的梵宫琳宇正中和左右端各有一座楼阁,在它们之间对称地安置了六座高台,有两座是砖台,四座是竖楼式木台,台上都设有方亭或歇山顶的小亭。整个组群横向连以通长的折廊,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快乐顽皮的小飞天从一个小窗口里飞进,穿室而过,又从另一个窗口飞出,给庄严的法会平添了生气盎然的趣味。她们长曳的飘带和蜿转轻逸的流云所呈现的曲线美与建筑的梁枋柱檐方正的直线适成对比,流动和凝重互映,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C:\Users\pku\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1056906168.jpg

四飞天 莫高窟第320窟 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