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即日起,文研院正式开放2021年秋季学期邀访学者网上申请,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28日23:59。
2020年适逢故宫博物院成立600周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文研院”)与故…
12月14日下午,第九期邀访学者欢送会在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本期邀访学者、往期邀访学者代表…
何为中国?中华文明如何奠基与塑成?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研判中国历史及精神发展之重大学理问题的根脉。对史前时代到先秦时期早期中国构型的认知和确证,不仅需要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种研究手段的融合介入,亦需要借助经学、哲学及神话学、思想史、艺术史等学科综合拓展阐释和义理上的探索。
自中古历史时期到近代共和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融合构造,也随之产生了其独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如何理解此多元一体的文明结构及其不同时期的复杂转换,需要以政治史为核心,兼容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文学、艺术史和交通史等诸学科的充分交融和协力发展,生发深层的学术认识和理论创见。
中国社会常处于转型中,特别是清末民初发生全面鼎革以来,在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中国社会转型经历着制度阻滞、社会失序和文化危机,也始终伴随着恢复、创新和重组的努力。如何理解中国文明的近代结构变迁及运作机制,以及礼俗革新和精神重建的努力,需要融汇多学科、多面向的研究视角,推动人文与社会科学交流互动,为中国文明的现代复兴提供学术理解上的完整图景。
从明清时期中西交流与碰撞,到近代新知与共和的兴起,直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立基,皆说明西学东渐以及当今全球化历史进程,为中国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背景和格局。如何从思想和历史、观念和经验之关联的多重维度,追溯和清理中西文明遭遇交融的不同历史,如何完整深入地检视西方文明自古典到中古,从近代政治转型到当今社会情态整体发展路径,及其自身复合构造的文明化过程,需要多学科交汇贯通,发展出学术研究的广域视野,以及最为本质的问题意识。
中国文明的发育与发展,永处于多元世界文明的互动和互构之中。无论是自史前时代到轴心时代各大古文明的并立格局,还是到了兴盛于中古时期的文明之间的传播与交通,乃至今天全球化历史所形成的文明交错和依护关系,皆需要突破已有的单向研究范式,将文明历史与现实世界中的“文明之间”问题凸显出来,借助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由古及今的不同文明之多元构造得以呈现,探索多文明繁荣共生的未来路径。
科学、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中物质与精神交融、人文与社会汇通的重要图景。科学史与艺术史的追溯和探寻,可进一步拓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边界,呈现科技与艺术的文明底色及历史流脉,揭示科技与艺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所可能产生的未来效应。
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全球的学者访问和学术交流因新冠疫情的发生而遭遇艰…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高校的学术交流迎来了“新常态”。秋季学期,文…
2020年春季学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特殊形势,虽然不便开展线下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