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讲座69】黄克武:由圣入凡 以人胜天——《天演论》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

发布时间:2017-11-27

2017年11月27日下午,“北大文研讲座”第六十九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由圣入凡 以人胜天——《天演论》与近代中国知识转型”。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特聘研究员黄克武博士担任主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欧阳哲生教授担任主持。

 

图为黄克武博士在讲座中

 

黄克武博士首先指出,“由圣入凡,以人胜天”的转变是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把钥匙。“由圣入凡”指的是人和宇宙关系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思想的巨大转折,这种变化渗透并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简单来说,近代化进程就是祛媚化的过程——从愚昧、崇神的世界到科学、无神的世界。最为直接的的表现是宇宙观的变化,即宇宙从人类价值的神圣源头变为客观凡俗的存在。中国传统以经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根据,加之儒家“天生德于予”的观念,人们认为天和德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而“德”是其联系的基础与纽带。这样的宇宙观则在近代变为科学的、无神论的宇宙观。与此同时,历史观、时间观、群己观、地理观与政权合法性基础也随之剧烈变动。经此一变,中国踏上了广义上的现代化的历程,其核心概念就是“以人胜天”——人们相信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彻底改造世界。

接下来,黄克武博士谈及近代中国的几大转变。其一,从“天下”到“国家”,由神圣到凡俗的宇宙观的变化是其关键。中国由文明中心转变为万国之一,华夷秩序被消解。黄克武博士引入许纪霖教授的观点,强调从文明和文化的分离中看近代中国的转变,即在华夷秩序之下,文明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而当“天下”转移为“国家”后,中国文明不再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只有中国文化继续保持其地位。其二,从传统史观到线性进化史观。传统中国流行的历史观有三:一为三代历史观,即认为夏商周三代是黄金时代,并将人类的理想放在遥远的古代;二为历史循环论,即认为历史是“一治一乱”的过程;三为《公羊》“三世说”,即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进行演化的。但迈入近代以来,随着严复翻译《天演论》开始出现线性进化史观。其三,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这种人能征服和改造宇宙的信念正是由严复译介《天演论》和达尔文主义的传入所带来的。其四,政治合法性的转变。从传统中国的王权依天命而治,到近代以来崇尚人民主权、依赖公理与公例而治。其五,从经学知识到科学知识。黄克武博士强调,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指知识的内容,而是“knowledge”(justified true belief),即合法的、可以证验的信仰。近代以来,从经学到科学的转变见证的就是这种“知识”的转型,其结果是新兴学科的出现,以及从传统的“四部”(经、史、子、集)到“七科”(文、理、法、农、工、商、医)的学科分类变化。

 

图为讲座现场

 

黄克武博士认为,上述重大改变的原因,可以从西方科学的传入来着手考察。科学的传入亦是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国传统的视域影响了我们对西方科学的吸纳,在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中国人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这些科学,而《天演论》的译介就是最佳例子。黄克武博士指出,《天演论》传入中国后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及中国人参与缔造“后严复”时期凡俗世界的方式关乎着中国现代处境的形成。这些问题又连带着知识的转型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产生于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与迷信学等领域。这几个领域在共同思索着“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由此,科学范畴的犹疑性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出现。

对于西方而言,与科学发展相伴的是世俗世界的形成。黄克武博士在此特别提到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世俗时代》一书(A Secular Age),该书主要讲述从公元五百年到两千年,西方世界如何从完全的有神论到将无神论视为一种选择的过程。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曾敏锐地指出,随着科学地位的提升和世俗世界的出现,道德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兴起,西方社会面临着无神或没有其他取代神的伦理原则出现的境况,由此一来,人类有可能会陷入“戡天役物”、“天下无不可为之事”的危险。黄克武博士表示,自由的范围与人类的界限开始模糊,怀疑主义引发的“道德相对论”成为西方俗世化的核心命题,这些也是从“由圣入凡”产生的。黄克武博士引入查尔斯·泰勒的“大脱嵌”(the great disembedding)说法,“传统社会的现实世界与意义世界镶嵌在宇宙、自然、社会的系列框架之中……(而至于)个人的行动和生活的意义,只有置于这样的框架之中才能得到理解并获得价值的正当性。”这里的“正当性”来自世俗化之前(即“大脱嵌”之前)的那个神学的、伦理的世界。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这个框架中脱离出来的过程。

黄克武博士介绍道,许纪霖教授运用查尔斯·泰勒的理论得出“中国从清末开始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的结论。“自我摆脱了家国天下的共同体框架,成为独立的个人”,“传统家国天下的秩序经过重整,以去中心去等级的方式而建立具有普世价值、和而不同的新天下主义”,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环绕着个人的价值理想与实践的现代世界。黄克武博士认为,“大脱嵌”的动力是西方宇宙观的改变。自哥白尼天文学理论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出现,现代宇宙观的权威逐渐建立,并与宗教权威发生冲突。而18世纪后进化观念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圣经》“创世纪”的说法,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从低等动物逐渐变化而来。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物种原始》一书又提出演化史观,强调“适者生存,自然淘汰”,并演变为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达尔文的理论用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

 

图为黄克武博士在讲座中

 

清末,这一宇宙观与历史观由严复引介至中国,由他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在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趣的是,严复并没有直接译介达尔文,而是翻译了很多斯宾塞的作品,并选择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Evolution and Ethics)。黄克武博士认为,“伦理”无疑是吸引严复译介此书的字眼——演化过程中伦理的角色与价值为何是严复毕生思索的议题。该理论在传入中国后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理论的同时带有自己的选择性偏倚。达尔文的理论偏重于西方生物学因而难度较高,严复选择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将其翻译为“天演论”——这些都是选择性策略。黄克武博士讲道,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引用了很多中国古典的句子,甚至将荀子等历史人物都搬上了这本书。这些明显在原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字句和人物后由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删去,但由此可见,以中国之观念来译介的痕迹依然明显。

 

图为讲座现场

 

黄克武博士特别强调,赫胥黎原书中的伦理原则才是严复所重点思索的。严复肯定伦理原则,反对优生学,强调“损己益群”,并认为“人治可以对抗天行”,最终得出了“自强保种”的结论。同时,不同于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人类社会以伦理为原则为基础,要“以物不竞为的”。严复刻意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稀释,并保留伦理的可能。《天演论》之外,严复还译介了其他思想观念,主要有有以下四个范畴:以天演论为中心的新宇宙观、自由主义政治学说、资本主义经济学说及以逻辑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可以看出,严复的《天演论》和有着“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在国际关系上体现为反殖民主义和弱肉强食,提出公理公例,“有权而不以侮人,有力而不以夺人”。胡适在1914年7月28日的日记中曾藉美国以工程技术凿制筑桥之事写道“以人事之仁,补天行之不仁,不亦休乎!不亦仁乎!”由此可见,严复把“人治”和“人择”看成伦理性的“补天之不仁”的过程,而胡适所谓“以人道主义对抗强权主义”,以“人择”对抗“天择”,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天演论”。孙宝瑄读《天演论》,认为“要在以人胜天”等观点保留了伦理的价值和信念。这点可与日本“天演论”思想的传播过程形成对比,加藤弘之等人大谈优生学与进化论,强调社会达尔文主义,完全不重视伦理价值的面向。

 

图为黄克武博士与主持人欧阳哲生教授

 

近代中国由严复翻译《天演论》而引发“由圣入凡,以人胜天”的社会变迁是否也属于西方的俗世化进程?而西方的俗世化是否为普遍的历史进程?黄克武博士介绍道,按照余英时教授的说法,“内在超越的中国文化由于没有把价值之源加以实质化、形式化,因此也没有西方由上帝观念而衍生出来的一套精神负担”。中国的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不即不离。因此,进化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如西方那么强烈。况且,中国儒家本就是现世主义的,有着鲜明的俗世化倾向,西方近代从“超越”到“内涵”的俗世化过程不适合来理解近代儒家思想的转变。

《天演论》的出现使得具有伦理价值的宇宙观发生改变,随之发生的是群己观念的重整。一方面,它切断了和传统的天的关联;另一方面,则发现了个人与社会。发现个人即个性自由解放,严复强调即使拥有个人自由也不可忘群体福祉。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并没有“社会”的观念,严复在翻译《群学肄言》与《社会通诠》时将现代的“社会”观念引入中国并在五四时成为核心概念。随着群己关系的重整,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有了新发展,取代了宗教的地位。在历史学、社会学与政治学之外广泛讨论最多的则是灵学与超心理学。灵学即心灵学,及对心灵感通、催眠术、妖怪与鬼物等进行研究。灵学的发展一方面与中国的宗教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又与以新的科学方式研究内在心灵和死后世界有关。科学观念的传入引发了将科学与宗教、迷信加以区隔的趋势,于是,探讨科学边缘的学问也开始出现,而宗教学与迷信学就是其中的代表。科学作为一种知识范畴,从西方经由日本传译到中国一直是多元的、模糊的、游移的过程,并与宗教、经济、哲学、医疗和占卜等活动交织互动。

讲座最后,黄克武博士总结道,《天演论》的传入带来了新的宇宙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带来的实际上是知识的重整。中国对西方科学的译介本身就带有传统的视野,最具特色的便是严复直接翻译为“天演论”。因为他认为,伦理(Ethics)本身就在进化(Evolution)之中。本次讲座所探讨的,一方面是《天演论》对中国思想界的震动,另一方面则关注新科学观念的建立及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与新兴学科的换代更新。随后,黄克武博士、欧阳哲生教授与在座师生就严复对伦理的看法、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中国基督教的内部调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