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雅集18】徐芃:京剧的民国唱法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7-12-22

2017年12月22日下午,“静园雅集”十八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京剧的民国唱法及其现代性”。美国索思摩学院助理教授徐芃主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主持。徐芃教授自幼受教于京剧研究专家,曾在北京大学攻读古典文献学学士与古代文学硕士,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近年来,她将自己的表演和研究心得用公共讲座和艺术工作坊的形式呈现给美国大学校园中的观众,已在美国多所大学举办了十场形式多样的讲演和专场。

 

在报告中,徐芃教授以自己的演唱经历为线索,结合京剧唱法和现场表演的例证,展示了京剧演唱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的独特审美观。她具体解释了两方面内容:其一,现代科技的介入以及演员对新鲜媒体的接受使得老唱片在京剧演唱训练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二,在京剧改良革新的大环境下出现回归前现代精英传统的动向,尤其是对音韵学的强调。两者以微妙的形式联系、互动,共同造成了京剧复杂的现代性特征,也就是徐芃教授所指的“民国唱法”。直到今天,这种唱法仍影响着京剧艺术。

 

·徐芃教授·

 

徐芃教授回忆起自己师从刘曾复先生学习京剧的经历。刘曾复先生被称为“最后一位京剧鉴赏家”。他愿意热情无私地解答访客提出的任何问题,但在招收学生时却很严格。徐芃教授演唱《娘子不必太烈性》一节时,被先生批评为“比不会还不会”,并嘱咐她要将学过的东西全都忘掉。从此,她开始跟随先生学习新的唱法。

 

·刘曾复先生·

 

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引发其声响”,也就是找到自己最好的声音。在初学时,首先要从同一句话不同音调的录音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湖心岛亭是她最喜欢的“吊”嗓子的地方,水亭和山亭也适合练习。除亭台外,商业剧场在明末清初渐渐发展。光绪年间的一幅画描绘了这里的光景:宾朋满座,环境喧闹,需要锣鼓配合达到演唱效果。在现代的大剧院中,演唱者则须依靠麦克风等现代设备。因此可见,唱法与它的传声空间有很大关系。

之后要学习的“辨别其字面”类似于音韵学基本功。昆曲旦角袁安圃提倡基于文本和发音的鉴赏风格,他认为音乐的一切美感都来自于语言和发音。对比俞粟庐曲谱与17世纪的曲谱,我们能看到京剧表演者对语言的重视。在曲谱中,用苏州方言标注的特有符号展现出它与人工语言的不同。这种考据工作对曲谱的考校有重要意义。徐芃教授表示,当代仍有人坚持这种考据方法,试图查明曲谱中每一个字的正确发音,以求“正声”。在中国传统的歌唱理论中,有“一字定腔”的说法,足见语音对音乐的重要性。徐芃教授现场展示了舞台发音与标准普通话发音在音调上的不同,并讲解了基于文本和发音的风格与现代演唱风格的区别。

 

·在《捉放曹》中饰演陈宫的孟小冬·

 

接下来,徐芃教授重点讨论了唱片问题。目前,唱片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类:一是唱片的物质文化研究,如唱片工业发展史;二是唱片版本学,包括对唱片曲谱的研究;三是唱片承载的艺术史,或唱片中的声音研究。从外行人的角度看,研究唱片在于理解它所表现的声音的美感;而对于专业学唱的人来说,唱片的价值在于聆听并思考该以怎样的方式唱出有历史感的声音。反复聆听可以训练耳朵辨识细微的差别。以《娘子不必太烈性》为例,谭富英版本体现的是“结仇恨”,而孟小冬版本则是“有仇恨”。音韵上的细微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效果,也表现出音乐家对戏剧的不同理解。

听唱片的目的是“理正其腔调”,这也是“引发其声响”、“辨别其字面”之后的第三步。在京剧中,同一个字可有万千变化。听唱片便是进入演唱者们提供的曲库,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唱法并延续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戏曲传统中并无“作曲家”的概念——在没有作曲家的年代,自己就是自己的作曲家。徐芃教授说起《捉放曹》的学习经历,她将余叔岩、孟小冬两个版本反复听了两三百遍,再根据自己希望表达的效果进行练习,演唱出自己的版本。演唱内容与舞台技巧亦可相互影响,换气的时机与动作便是一例,不同版本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谭鑫培《乌盆记》、《战太平》唱片·

 

讲座最后,徐芃教授演唱了《乌盆记》的片段。《乌盆记》讲述了一个离奇冤案:南阳缎商刘世昌借宿窑户赵大家,赵大夫妇见财起意,将其毒死后又把尸首剁成肉泥,掺在泥里烧成乌盆。三年后,赵大将乌盆抵押出去,刘世昌的冤魂才得以现身申冤。徐芃教授追忆了当年跟随刘曾复先生学习本段的经历,她先学过孟小冬版本,后又学习了谭鑫培版本,后者的演唱方式更能表现出“鬼”的感觉,是一个罕见的版本。徐芃教授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由于缺乏琴师伴奏,一直未能表演。二十年后,当这场演出终于成行时,恩师已经远去。每每想起老师的敦敦教导,心中充满感激。徐芃教授鼓励演唱者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真学戏,打破固化的认知结构,通过表演贴近声音的真实。尤其面对当代青春版园林戏曲的大力推广,作为学者,需要知道哪些是“真”的东西,什么是戏剧的“现代”体现;而作为学生,还是要向真正懂戏的老先生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