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未名学者讲座”:扶助青年学者,助力文科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25

“未名学者讲座”系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主办的学术讲座项目,旨在鼓励青年学者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基础学科发展和青年学者进步。该项目由兴全基金出资赞助设立,三年来兴全基金的大力支持,为该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未名学者讲座”海报

 

早在文研院尚在酝酿和筹备之时,“未名学者讲座”就已纳入文研院的工作计划。文研院刚成立不久,2016年9月27日晚,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易平就受邀担任“未名学者讲座”首位主讲人,以“自由的海洋还是封闭的海洋?——古典国际法视野下的海洋秩序”为题发表演讲,正式拉开这一系列讲座的帷幕。截止2019年7月,文研院已陆续举办了五十二场“未名学者讲座”。受邀的主讲人以北京大学校内各个院系70后、80后中青年学者为主体,讲座内容涉及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艺术史等多个基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随着“未名学者讲座”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校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也不断地加入到“未名学者”大家庭中来。

 

"未名学者讲座”听众

 

文研院自立院以来,一直秉持“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宗旨。诚如邓小南院长所言,所谓“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就是要依托北大的综合优势,立足于服务学术、服务学科、服务学者。文研院启动“未名学者讲座”计划,即用意于发掘北京大学校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优秀青年学者,培养新生力量,为北京大学文科发展凝聚动力。百年来,北京大学素以文科见长,曾出现过一批为现代中国人文社会学科建立学科规范的前贤学人及其著作。“未名学者”主讲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陆胤在“未名学者”校庆讲坛中曾谈及,北大的前辈学人身上有着“超越学科分工或职能之上的‘北大性’”。但随着现代学科分工的不断细化,如何打破不同基础学科之间的壁垒,重建跨学科的对话,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文研院发起的“未名学者讲座”计划,将北大各院系的中青年教师骨干凝聚起来,鼓励大家围绕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础、交叉、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对于继承和发扬北大文脉、北大传统具有深远意义。

 

文研院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场“传承”活动,用“北大人”讲述“北大故事”的方式铭记北大传统。“传承”也是文研院一直以来秉持的学术信念,传承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后学对前辈知识、学养、研究方法、人格品行的学习,也体现在前辈学者对后学的提携、鼓励与认可。这也是当初文研院希望开启“未名学者讲座”的初衷,希望以此鼓励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

 

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未名学者讲坛

 

文研院举办的每期“未名学者讲座”都会邀请一位相关领域的资深教授,对主讲人的讲座内容进行深度评议。通过建立起青年学者与资深学者对话的方式,激发青年学者的思想,完善其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计划。第三期“未名学者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程苏东老师主讲:“拾遗补艺,整齐百家——《史记》的文本重写及其文学性”,评议环节,北京大学历史系陆扬教授称,以程苏东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学者,正在引领着一场“静悄悄的学术革命”。他评价程苏东老师的研究具有一种内在的“跨学科”性,需要打通文史哲,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陆扬教授的点评切中肯綮,指明了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即要以问题,而非学科划分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比如,哲学系宁晓萌副教授,从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风格概念切入对绘画史的研究;历史系林丽娟助理教授从文学作品《围城》中的婚姻譬喻出发展开了一场历史追索;历史系副教授韩巍主讲“西汉竹书《周训》与黄老道家”,涉及出土文献、历史学、诸子学等不同领域的方法。

 

以“未名学者”为主体的一批青年学者,在文研院发起“多文明工作坊”

 

2018年12月16日,文研院邀请“未名学者讲座”主讲人及其家属相聚静园二院,举办了一场氛围温馨融洽的聚会。活动中,大家从年轻学者成长的角度,谈到从文研院所获得的滋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李溪副教授表示,如今大学的学科建制愈趋精细,学科纵深发展,专业化倾向明显。学者往往专精于某个领域,分身乏术,很难深入讨论跨学科、跨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年轻学者资历尚浅,似乎还不够资格讨论根本性问题,而文研院不仅为年轻学者创造了思考根本性问题的可能性,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给了年轻学者思考并讨论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勇气。历史系副教授陈侃理表示,接到文研院的讲座邀请其实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因为对于年轻学者而言,似乎还没有值得拿到公众跟前进行宣讲的学术成果,而文研院的肯定给了他以莫大的鼓励。陈侃理的这一感受得到了“未名学者”的一致认同。

 

未名学者雅聚合影

 

支持青年学者本身就是一个沉淀并涵育学术的过程,文研院启动“未名学者讲座”计划,就是要为青年学者创造一个可以轻松、自由地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心得的平台,将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凝聚起来,营造多学科交流、互通有无的学术环境,让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滋养年轻一代的学者,产生思想的激荡。

 

“未名学者讲座”的影响逐渐扩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界青年学者的支持与响应,文研院“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学术理念也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认可。2019年10月8日,新一期的“未名学者讲座”也将拉开帷幕,首位主讲人是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王利平副教授,报告题目为“文明化与作为灵魂的民族文化:从涂尔干到土耳其主义的理论之旅”。敬请关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