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教授访问文研院

发布时间:2019-10-15

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的邀请,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院长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Christophe Prochasson)教授于2019年9月17日至22日访问北京大学并讲学。访问期间,普洛夏松院长主讲两场讲座,并特别受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称“文研院”)三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发表主题演讲此外,他还与文研院院长邓小南教授就双方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来访由北京大学文研院与国际合作部共同主办,光华教育基金会提供赞助。

 

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Christophe Prochasson)教授曾求学于法国圣克鲁高等师范学校(现里昂高等师范学校),1989年在巴黎第一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院长、雷蒙·阿隆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中心(CESPRA)主任研究员。他曾在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并曾在奥朗德执政期间担任总统顾问。普洛夏松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9至20世纪的法国历史,尤其侧重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史以及一战研究。

 

2019年9月18日晚,普罗夏松教授首场讲座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进行,报告题目为“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夏尔·安德勒《社会主义文明》导论”。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黄燎宇教授担任评议,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担任主持。普洛夏松教授坦言,夏尔·安德勒(Charles Andler)作为一战前后法国知识界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社会主义观并未被法国学界所熟知,其独特而敏锐的有关文明的视角应该被关注。普罗夏松教授从安德勒的成长经历讲起,指出安德勒德法语言的转换促成了日后他对德国的双重心态,这体现在他对马克思的反叛,和对尼采的追随当中。安德勒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观是奠基在两大基石之上的,一个是司法与法制,一个是道德。他认为,社会主义应是全盘的重建,其各要素是重生的,司法制度和生产要素应全面革新。而这种革新,也要投射到个人层面。安德勒十分推崇经济合作社,他在法国的互助经济中看到了革新的希望。他相信经济合作社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依赖于国家的主导,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结合。

 

普罗夏松教授在文研院发表演讲

 

9月19日下午,普洛夏松教授访问文研院,并与院务会成员会谈。文研院院长邓南,常务副院长渠敬东,院长助理韩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倪玉珍,北大法语系助理教授章文参加会见。渠院长首先向普洛夏松教授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文研院的运作理念和宗旨。渠院长强调了文研院对于跨学科交流的重视,邀访学者计划汇聚了来自各个地区、研究不同领域的学者。普洛夏松教授对文研院的治学理念表示认同,并且强调了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在他看来,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文研院的学术理念相似,双方都是国际化的机构,并且重视国际化对学术的影响,这十分令人鼓舞。教授还表示,欧洲学术传统在全球学界的影响还需加强。当谈及有关文明等核心问题时,双发都表示希望能够进行更多交流和探讨。

 

普洛夏松教授与文研院院务会成员合影

 

9月20日下午,文研院成立三周年主题学术报告在二体地下报告厅如期举行。普洛夏松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圣西门与欧洲思想之变”,文研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俞可平主持。在讲座开始,普洛夏松教授首先说明,圣西门是后天逐渐发展成为的社会主义者,并且他反对法国大革命中的个人主义倾向,即人人只为自己视贫苦的大多数人的解放。而圣西门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角色却又不仅仅是正式活动家,他也在大革命期间了从事了经济投机活动。教授认为,圣西门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态度是矛盾的,摸棱两可的。通过对圣西门作品的分析,教授指出,在圣西门思想中体现出了他对于科学天真的迷信,而这一点也对孔德、涂尔干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圣西门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思想,他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保有欧洲各国民族国家性和身份认同的条件下建立统一的欧洲。教授认为,圣西门作为社会学家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重新按照阶级来组织社会,以回应大革命后等级社会断裂的问题。普洛夏松教授表示,圣西门的思想融合了作为学科基础的科学观、作为历史取向的进步观,以及维护最贫困阶层利益的道德观,展示出超越时代的敏感性,为人类勾勒出社会主义的明天。


普洛夏松教授在文研院成立三周年主题学术报告活动发表演讲

 

普洛夏松教授担任院长的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是一所专为研究生开设,在法国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界都独树一帜的机构,培养人文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博士生(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该院拥有一大批举世闻名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并在上世纪成为法国年鉴学派、法国结构主义等重大思潮和思想运动的策源地与中心,因而在法国学术界占据着中心位置,在全球也产生广泛影响。该院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课程建设方面有长期合作,并逐步建立起与北大文研院的合作。过去两年中,该院两名研究员,弗雷德里克·布拉哈米(Frédéric Brahami)教授伊萨贝尔·蒂罗(Isabelle Thireau)教授曾先后以文研院访问教授的身份,在北大开展访问研究和讲学。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