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学院联合举办的“汇通中西:钱锺书先生人文学术成就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值此纪念钱锺书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作为钱锺书学术成就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多角度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表达对钱锺书先生的敬意。
上午,开幕仪式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燕京学堂阶梯教室举行,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在静园二院正式开展。首先,欧盟驻中国大使郁白发表了题为“诗人与读者:钱锺书读杜中论诗与诗学”的演讲,他认为 “感事伤时”是钱锺书与杜甫的共同特征,尽管钱锺书与杜甫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郁白认为二人同为“(文人)志士(men of ideals)”,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是相近的。通过对《读杜诗》等诗歌的分析,郁白讨论了钱锺书诗歌创作与杜诗的联系,他认为钱锺书能对现实世界和文字世界采取并重的态度是深受杜甫影响的,同时杜甫也影响了钱锺书本人的诗歌趣味和诗歌创作。
欧盟驻中国大使郁白
台湾中央大学的汪荣祖教授发表了题为“保持文言的活力——钱锺书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的演讲。汪荣祖认为,文言对现代汉语并无损害,从近四十年来的情况看,汉语的现代化是十分成功的。钱锺书先生希望通过保持古典形式的活力和语言的资源丰富性来进一步改善现代汉语,他的思想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重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蒋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北京大学教授吴晓东,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健,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北大燕京学堂特聘教授张隆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雷勤风,复旦大学教授傅杰,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副教授韩嵩文,苏州大学教授季进,北京大学教授张辉,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张治等学者也围绕钱锺书先生的人文学术成就发表演讲。28日晚,与会教授们针对钱锺书汇通中西的贡献发表总结性的看法,历时两天的钱锺书先生人文学术成就国际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文章内容图片摘自北大燕京学堂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