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王宇洁、陈利分享“我为什么要研究伊斯兰教”“我为什么要研究清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和司法档案”

发布时间:2023-11-27

2023年11月16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五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王宇洁老师谈“我为什么要研究伊斯兰教”;多伦多大学历史系的陈利老师谈“我为什么要研究清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和司法档案”。同期邀访学者周雪光、宋怡明、欧珠次仁、何平、孙卫国、邱忠鸣、郑小威、范广欣、毛秋瑾、孙靖国、张达志、朱晓峰、汤志波、王子奇、李子捷、陈浩,文研院院长杨立华、副院长段德敏、院长助理韩笑出席并参与讨论。



王宇洁老师分享


王宇洁老师讲述了如何在对中东近现代史的学习中产生了对伊斯兰研究的兴趣,进而从历史学转向宗教学的求学经历。在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最早阶段,王老师主要关注中东地区的宗教与政治,以及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问题。她坦承在研究的不断推进中,逐步意识到这是一种与自身“无关”的研究,而后逐步通过知识的积累和田野的观察不断推动对于中国伊斯兰教的思考,将研究放置在一个与自身“有关”的语境之中。目前,王老师的学术兴趣集中于穆斯林少数国家的伊斯兰教和当代伊斯兰思想,尤其关注当代穆斯林思想家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现代性相遇中遭遇的一些挑战和难题。王老师将个人求学和研究的经历还原到当代中国宗教学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并结合“9·11”事件、《查理周刊》事件等关键性事件,分享了过去40年国际国内社会变迁对于伊斯兰教研究的影响。


陈利老师分享


陈利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跨学科教育背景,从外语、对象国研究、比较政治学,到美国法律、中国历史,陈老师重点研究16世纪以来中外历史中法律、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和结果,并谈及中国法律史研究需要考虑的三个挑战或困境:东方主义,现代主义,儒家道德理想主义。接着,陈老师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学术研究项目和著作信息,介绍了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帝国时代的法律,知识和权力》,也分享了另一本他计划近期完成的英文专著《清代中国的法律专家,司法资本和隐权力》。他指出,对于在主流儒家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清代法律和法律专家这一命题,一些仍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包括:传统史学中对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专家的作用/地位的看法,法律知识和法律专家在帝制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中的地位,法律文化和司法场域的性质和发展状态,法律知识/法律专家/法律职业群体的角色,以及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再思考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陈老师多部中英文专著中被考察和分析。


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积极讨论,本次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也在热烈的研讨之后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