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物质文化史的方法和实践”工作坊招生通知

发布时间:2019-11-08


物质文化史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学者们将历史学的方法考古学、人类学、科技史、博物馆学、甚或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方法相结合,在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在国内也渐受学界重视。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请这一领域的三位顶尖学者梁其姿、高彦颐、薛凤(Dagmar Schäfer)汇聚北大,在静园二院举办“物质文化史的方法和实践”工作坊

 

本工作坊的目的是鼓励同学了解目前海外物质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 从而尝试用物质文化这个分析范畴来重新思考中国历史与文化。授课老师将从中国历史里的物质与技术的角度入手,带领同学讨论不同历史阶段里各种物的生产与使用的相关技术,以及这些造物与用物过程如何巩固或改变社会制度和知识体系。

 

工作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上课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9年12月11日-12月20日

工作坊共2周,每次上课2-4学时,田野调查约计4-5学时(不含往返交通)。

12月11日(周三 3-4; 8-9

12月13日(周五 3-4; 8-9

12月15日(周日 田野调查 10:10-17:00)

12月18日(周三 3-4; 8-9

12月20日(周五 3-4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二、招生范围与名额

工作坊面向北京大学在校学生及青年教师招收20学员本次工作坊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

12月11日

第一讲 “物”在知识与社会系统里的角色

第二讲 被历史遗忘的人们:用物质文化研究改写妇女生活史

文献阅读与讨论

 

12月13日

第三讲 物质性与科技史

文献阅读与讨论

 

12月15日

田野调查

 

12月18日

第四讲 中国历史中的“物”:砚史

文献阅读与讨论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中的“物”:药物史

文献阅读与讨论


12月20日

第六讲 中国历史中的食物:豆与酱

课程总结


四、师介绍

梁其姿

香港大学李约-毛文奇基金教授、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历史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后分别于1976年和1980年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梁其姿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明清社会史和近代社会文化史,著有《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Leprosy In China: a History)、《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等,并于 Late Imperial China, T'oung Pao, Les Annales, Etudes Chinois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史语所集刊》《新史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高彦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78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任教。

 

高彦颐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古代晚期和近代的中国科技与性别/妇女史,著有《缠足 : “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Cinderella's Sisters: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砚的社会生活史:清初的匠与士》(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s: Artisans and Scholars in Early Qing China)等,并于 Late Imperial China, Journal of Women's History,  Gender & History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Dagmar Schäfer(薛凤)

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柏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1993年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于维尔茨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于维尔茨堡大学通过教授资格考试(Habilitation),并曾于曼彻斯特大学任教。

 

薛凤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著有《工开万物 : 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The Crafting of the 10,000 Things: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皇帝的绸衣:明代的官营丝织业》(Des Kaisers seidene Kleider. Staatliche Seidenmanufakturen in der Ming-Zeit)等,并于 Technikegeschicht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Isis,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和基于前期文献阅读的集中讨论为主,并结合一次田野考察。工作坊学员要求在上课前阅读参考文献,包括原始史料和近年的主要学术著作。文献与学术著作以中文为主,辅以少量英文阅读材料。


六、要求与考核

报名学员,要求全程参加工作坊的课程讲授研读讨论及田野考察,提前阅读讨论材料,并积极参与讨论。考核主要根据课堂表现, 包括分组讨论的参与及结业报告。结业报告可以采取读书报告、考察报告、研究项目提纲、技术手段研究、“物”的个案研究等形式。


七、参考书目

1.故宫博物院、柏林马普学会科学史所编,《宫廷与地方:17至18世纪的技术交流》,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2.薛凤,《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吴秀杰、白岚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3.梁其姿,《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第四章: “十九世纪广州的牛痘接种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68-95页.

4.高彦颐,《砚的社会生活史:清初的匠与士》,詹振鹏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

 

讨论课所需阅读文献,将在报名遴选结束后,由助教发给工作坊正式学员


八、报名方式

本通知自即日起开放报名,请将报名表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ihss-2@pku.edu.cn,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5日17:00。标题请标注“物质文化工作坊报名——姓名,院系”。主办单位遴选后,将于一周内通过邮件告知结果。

点此链接下载报名表/upload/editor/file/20191108/20191108105359_1896.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