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2024年春季“未名学者讲座”一览

发布时间:2024-09-09


“未名学者讲座”是由文研院主办、兴证全球基金资助的学术讲座项目,旨在鼓励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基础学科发展和青年学者进步。自2016年秋季学期创办以来,文研院每学期都推出该系列讲座,已有一百余位校内外青年学者受邀担任主讲。今年秋季学期的“未名学者讲座”即将拉开序幕。首位主讲人是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赵昊老师,报告题目为“小本买卖:西周都邑中的骨器经济”。


在过去的2024年春季学期,文研院邀请了7位来自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开展讲座。在此,我们特将讲座信息汇总如下,以便各位读者回顾、备览。



 未名学者讲座111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111

法尔如是:埃克哈特、尼采

与海德格尔论“没有为什么”


主讲人 | 雷思温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 | 王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研究员

主持人 | 吴增定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如何对待世界的终极目的和根据,既在形而上学和神学的理论建构中扮演着决定性的功能,同时也在生存论的层次中回答了“如何生活”的工夫论问题。在中世纪神秘主义大师埃克哈特的思想世界中,上帝深处的神性体现了无所居有、不为什么的无为状态。



Benozzo Gozzoli:The Triumph of Saint Thomas of Aquinas

1470-1475年,卢浮宫藏


尼采同样会认为没有“为什么”,所谓“原因”只是为了归责,人设定出一个原因来为现象负责。而这个过程完全是倒果为因的。尼采认为这只是一种心理学现象,通过这种心理机制创造出一个可解释、具有确定性的世界,让人能够忍受生活实际的无意义和虚无。



王齐老师为雷斯温老师颁发未名学者讲座海报



 未名学者讲座112



未名学者讲座112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与中世纪托喻体文学传统


主讲人 | 倪云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助理教授

评议人 | 刘皓明

美国瓦萨学院 教授

主持人 | 高峰枫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授



中世纪托喻体文学为抽象概念赋予可见的拟人化形态,并在字面意义下隐藏更深层的寓意。 与此不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并不以抽象概念的阐释和义理的说教作为文学创作的唯一目的,而是选取人类世俗生活的第一手经验为主要创作素材。然而,《梅利比的故事》作为书中与诗人乔叟同名的虚构人物亲自讲述的故事,却采用了托喻这一相对保守的文体,显然是乔叟有意为之。本次讲座试图解释这一现象,并以《梅利比的故事》和《学者的故事》为例,梳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托喻元素,探讨乔叟对文学文本应如何生成意义、控制阐释和创造话语空间的反思。



 未名学者讲座113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113


李白与长安

一种抒情话语的生成


主讲人 | 谢   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 | 张   鸣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主持人 | 陆  胤

北京大学中文系 长聘副教授



老师提及世界文学史上许多著名作家与城市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指出这种联系能够作为一个话语系统,提供持久的震撼和回忆。因此,谢老师引入了“城与人”作为文学研究的视角,并指出这是一个涵纳学术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议题。城市不仅影响着文学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



唐 李白《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元代建安余氏刻本


李白在成为正式道士后,他的诗歌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通天”模式,即飞升“玉京”“玉皇”的宗教体验。他频繁地描绘了自己与顶级神仙的亲密关系,这种宗教体验与他早期的政治意义上的“通天”截然不同,也与以往的游仙诗所描绘的视角不同。李白的游仙书写展现了更多的人间烟火气,仙人、仙女、仙禽、仙兽等都具有天真活泼的人情味,而李白自己则显得超逸绝尘、飘飘欲仙。



 未名学者讲座114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114


知识、观念与制作

汉唐墓葬图像研究的维度


主讲人 | 王   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

评议人 | 郑   岩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主持人 | 韦   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汉代墓室星象图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星象往往配合以具体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人们对星象的认识。这些人、物形象有些与文献中记载的星象涵义一致,显示出稳定的知识和观念传统,而有很多则与文献记载大相径庭,却更加直白,便于理解,显示出与现存星占文献不同的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星象图


虽然该星象图绘制得十分系统,框架也大致准确,但它毕竟是墓室顶部壁画,不是科学天图,其实质主要还是表意性,而不是写实性的。因此,不能完全根据它们的具体位置、走向来确定性质。



韦正老师为王煜老师颁发未名学者聘书



 未名学者讲座115



(点击海报查看纪要)

未名学者讲座115


知识生产组织如何影响法律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切入


主讲人 | 胡   凌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 | 胡   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

主持人 | 阎   天

北京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本场讲座,胡凌老师希望展示一个理论性的认知框架,并将法学内外的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来理解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经济社会功能和对知识生产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印刷厂


要看到两种不同生产方式对著作权法本身的需求,加深我们对规则本质的认识,围绕不同权利认定,可以设计不同的制度措施,例如人机协作。只有通过法律和公共政策推动相关生产组织进一步成熟,完善公共知识汇集的社会功能和公共性,基于个体的确权主张才会被逐步消解,在此之前,我们仍然需要确权提供充分的激励。



 未名学者讲座116



未名学者讲座116

潮流的向度

再议11-12世纪中国陶瓷的外销


主讲人 | 丁   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研究员

评议人 | 秦大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主持人 |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长聘副教授



从时间维度来看,北宋中期和南宋初期,也就是11世纪中期和12世纪中期,是陶瓷贸易发生重要变化的时间点。11世纪上半叶,多数区域陶瓷产品组合仍以越窑瓷器领衔;从11世纪中期开始,各个地区陶瓷组合差别就开始变得显著。



丁雨老师在讲座中


两宋时期,陶瓷生产非常兴盛,无论是种类质量还是生产地点,都与前代相比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国内贸易政策相对宽松,和海外关系比较友好,官方往来比较密切。国家从海外贸易中所获得的收入虽占比不高,但大体处于上升态势。海外各个区域虽然局势变动不同,但基本上都比较重视海上贸易利益。



 未名学者讲座117



未名学者讲座117


‘哄唬”与“礼节’

变革中的中人、生活形式与合作


主讲人 | 林   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助理教授

评议人 | 朱晓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主持人 | 张    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助理教授



林叶老师从一张田野调查中的现场照片入手,指出中国货币化征迁的表面特点是谈判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需要计算的事项,而这背后的实质意涵则是:家庭政治在这场货币化征迁过程中与公共政治发生的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中人之义,提示着一种另类的“合作”,也即“冲突”并不必然为“恶”,而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交往。于是,如果重新审视这场因城市建设而掀起的、主要显现为冲突形式的、既近且久的对峙,也会发现,它的其中一部分恰是一种“良性”的合作,提供着对以“冲突—合作”为二分的政治人类学传统预设的省思。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赞 助

兴证全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