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吴文藻:《社会学丛刊》总序

发布时间:2020-09-27


在此前的燕京学派专题里,我们回顾了瞿同祖先生法制史研究的诸多面向。本期我们节选的杨开道、吴文藻和费孝通三位先生的论述,代表了燕京社会学对社区调查传统的重要思考,读者于此可一窥燕京学派社区调查传统内在发展的理路。


燕京学派的社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29至1937年间,许世廉、杨开道等燕大社会学系第一批华人学者,在北京北郊清河镇一带所主持的系列调查开启了这一传统。早期燕京学派将科学的社会调查视为政治治理-维持社会道德和国家财政-的技艺,因此尤为重视园艺学调查和定量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清河调查也从二十年代美国农村社会学(如Galpin)中借鉴了人文生态学方法,用政区、集市、村落三者定义了社区边界,并以此为起点探寻中国现代农村社会组织团结的机理以及中国现代变迁的动力。此后,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吴文藻也非常重视辨析“社区”内涵的传统并将之延续至杨庆堃、费孝通等燕京社会学第二代学者的方法论探索中。在融合人文生态学和功能论的基础上,吴文藻拓展了“社区”的外延,以社会类型来把握中国社会总体,并把早期调查对象由农村社区扩展至城市社区和非汉族群社区。由此,社区研究对社会变迁的刻画即通过社区类型的比较研究,揭示社区裂变及社区类型之间过渡、转化的条件。这个推进的过程特别丰富了早期清河调查中对 “交换”、“竞争”机制的理解,如交通、市场和金融流通、劳工流动等。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社区研究不再停留于园艺学层面上的物质调查,而是立足于将“社区”视为一个总体系统,揭示器物与制度、精神、风俗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放弃了早期燕京学派社会组织建设的西化路线,力求开掘中国文明传统与现代性调和的可能性。费孝通对禄村土地制度的考察呈现了土地市场背后整体的制度化背景,并基于与江村调查的比较,揭示中国传统农村社区裂解的机制逻辑,可视为吴文藻的社区调查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禄村调查也隐含了对早期清河调查,以及作为国家治理术的定量研究(如四十年代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土地调查)的批评,特别是这些调查基于美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而对中国农村地权所做出的错误理解;但就中国小农经济现代转型的社会政策探索上,禄村调查仍然继承了早期燕京学派的社会组织化路径,即利用中国传统农村中的劳动惯习进行区域间的分工合作,从而实现小农制下的农业规模经营效应。




《社会学丛刊》总序

文 | 吴文藻




吴文藻先生



本丛刊之发行,起于两种信念及要求:一为促使社会学之中国化,以发挥中国社会学之特长;一为供给社会学上的基本参考书,以辅助大学教本之不足。丛刊内容暂时分为甲乙两集,甲集以社会学理论及方法为范围,乙集以各处社区之实地调查报告为范围。中国社会学尚在草创时代,故创作与译述,不得不兼收之。兹就社会学之中国化,基本参考书之供应,以及甲乙两集之编纂三点略分论之。



一、社会学之中国化


社会学诞生于中国,将近40年,而大学之开讲社会学,至多不过30年。始而由外人用外国文字介绍,例证多用外国材料。继而由国人用外国文字讲述,有多讲外国材料者,亦有稍取本国材料者,又继而由国人用本国文字讲述本国材料,但亦有人以一种特殊研究混作社会学者,例如:有以社会学为社会问题的研究者,亦有以社会学为唯物史观或辩证法的研究者。要之,当此期间,社会学在知识文化的市场上,仍不脱为一种变相的舶来品。


近十年来,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的风气颇为流行;搜集事实及尊重知识的重要,逐渐被人认识,此本为科学进步极好的征象。不幸又有人误信“科学即测量”者,甚至亦有误信“在实地调查以前,脑中应只有一张白纸”,即为严守科学精神者,殊不知一切科学工作的进行,事前必须悬有一种可以运用的假设。假设与科学绝不可分。我们的立场是: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证验终。理论符合事实,事实启发理论,必须理论与事实糅和一起,获得一种新综合,而后现实的社会学才能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上,又必须有了本此眼光训练出来的独立的科学人材,来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社会学才算彻底的中国化。


吴文藻先生作品集《论社会学中国化》



二、基本参考书之供应


查欧美各大学本科就学生青年必读之书,除了西洋典籍之外,至少尚有两大类:一是标准教科书,一是基本参考书。前者盛行于美国,后者则通行于欧洲各国。惟近年来美国先进学者,已觉教本内容包罗万象,难免肤浅,青年阅读以后,在学术思想上,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修养,及严格的训练。年来国内各大书坊,因迎合潮流,对于大学丛书——特别可以采用为教本者——颇为提倡。此于大学教材标准之划一及教学程度之提高,固不无小补。但一方面亦不免使读者养成“教本蔽”的心理习惯,或竟驱使求智欲极强盛的青年误入歧途,沾染了“思想公式化”的流行病。这在青年思想上,实潜伏着很大的危机。我们有鉴于此,愿就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前提下,来充量介绍及发挥一派一家之言,俾使青年得有机会,锻炼“思想系统化”的头脑。今日思想界所需要的刺激,是学派之争,而不是门户之见。苟欲纠正复杂错误的思想,这或许是最灵验的药剂。



三、甲乙两集之编纂


本丛刊的主旨是要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社会学的基础,欲建立巩固的基础,必须一面介绍健全的理论和方法,一面提供正确的实地调查报告。所谓比较社会学,最简单言之,即系应用类似自然科学上的方法——即比较法,对于各地现存的社区,作系统而精审的观察。现代社区的核心为文化。因此,也可以说,社会学便是社区的比较研究,文化的比较研究,或制度的比较研究。这样的比较社会学是包括了通常所谓之“农村社会学”与“都市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与“民俗学”的园地,因为现在各国社会学与人类学所研究的目的、题材、观点及方法实在全是一样的,并且这种看法与我国国情最为吻合!


“社区”、“文化”、“制度”及“功能”,皆系社会学上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与其他若干重要概念,密切连系起来,组成一个体系,即是比较社会学上的“概念格局”(Conceptual Scheme)。这种概念格局,在一切科学思辨工作上,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为要发展比较社会学的园地,凡关于社会与社区、文化与文明、组织与制度、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等等的基本学理,都想分别予以介绍及发挥。介绍虽以限于一派一家之言为主体,但相反相成的理论,具有特独的贡献者,亦在采纳之列。


甲集征稿的范围,除普通社会学外,亦兼及特殊社会学:有关于文化的功能方面如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道德社会学或艺术社会学;也有关于团体的制度者,如家族社会学、阶级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或国家社会学,此外亦兼收关于历史上社会制度的专题研究,或当代社会变迁的研究。因为必须在特殊社会学方面先行表现了成绩,普通社会学才能立下根基来;并且必须在专论(Monograph)社会学发达以后,比较社会学才有真正立足之地。


专论社会学是社会学方法论发达以后的产品,它所企求的科学程度,较一般水准来得高,譬如理论与事实之间,必须完全契合。这种契合,一方面可给理论以健全的基础,一方面可给事实以科学的结构,因此,社会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事实的科学,而乃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的理论的科学。又上面曾说本着功能的观点,来考察现代社区,究竟什么是功能观点,极简单的说,就是先认清社区是一个,整个就在这整个的立足点上来考察它的全部社会生活,并且认清楚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统一体系的各部分,要想在社会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求得正确的了解,必须就从这一方面与其他一切方面的关系上来探索穷究。例如若是要想了解某一村落的经济生活,就必须考察经济与家族宗教间的关系,经济与宗教巫术间的基础,乃至经济与法律道德间的关系,换言之,每一种社会活动,不论它是风俗、制度或信仰,都有它的独特的功能,非先发见它的功能,不能了解它的意义。任何活动的功能,便是它在社区视为统一体系下的全部社会生活上所占的地位。因此,站在方法论上来讲,比较社会学乃是实地应用功能研究法,借以证验假设的一种系统而精审的观察,即是对于所研究的对象,严格加以控制,而后始作的观察,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比较法。这种比较法,用之得当,则其效力实就等于自然科学上的实验法了。


乙集专收各型社区的实地调查报告:有属于边疆民族的部落社区者,有属于内地工业前期的村镇社区者,有属于初期工业化的近代都市社区者,亦有属于种族、语言、文化各异的杂居社区者。目前本着社会学理论而进行的实地调查工作,尚在初步尝试时期,所以现阶段可发表的各种实地研究专刊,未必能充分满足我们的期望,更说不上真正实现我们的理想。但是,我们深信努力推进实地工作,发表研究专刊,从此痛下苦功夫,以建立“社会学中国化”的基础,这种看法绝对是正确的,这种立场亦确是颠扑不破的。


最后,战时纸张昂贵,印刷困难,人民购买力又极度低降。普通大学丛书,例必数十万言,定价之高,绝非一般读者所敢问津。惟目今国内精神食粮之缺乏,已为大众所公认。为欲迅速供给社会科学之读物,只能采取小型刊物的丛刊方式,以应需要。海内君子幸留意焉!



*摘自吴文藻《论社会学中国化》,商务印书馆,2010,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