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邀访学者项目第三期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8-01-03

随着北京大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的到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第三期邀访学者项目也圆满结束。第三期邀访项目自2017年9月开始,至当年12结束,为期四个月,共邀请了1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北大访问、访学,覆盖了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等各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及相关领域。

 

邀访学者项目是文研院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特邀访问教授、访问教授和访问学者三部分。本学期,文研院先后邀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罗兰(Michael John Rowlands、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荣休教授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毛里奇奥•维罗里(Maurizio Viroli)等国际知名的学者担任特邀访问教授,莅临二院做短期讲学,发表系列讲座。此外,文研院与国际合作部合作邀请到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阿兰·迦耶(Alain Caillé作为“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访问学者来访北大,举行了一系列高端学术讲座和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

 

微信图片_20171024170328_副本.jpg

文研院特邀访问教授、著名文史学者葛兆光教授讲学盛况

 

除特邀教授外,文研院每年设立若干驻访名额,海内外学者可经由自主申请并通过遴选的方式成为文研院的访问教授、学者,驻访时间一般为四个月。文研院根据学者提出的学术研究计划提供“量身定制”的学术支持和行政服务,打造良好的研究环境,使学者能够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沉淀思想,能够砥砺学问专心写作。同时组织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增进交流,碰撞思想,推动学术研究的开展。本学期共12邀访学者在文研院开展驻院研究。驻访期间,大家一方面静心从事各自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报告,一方面也参与、组织文研讲座、文研论坛、读书班等各类学术活动,彼此间从陌生到熟悉,相互切磋问道,结下深厚友谊的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此外,他们还广泛地参加北大相关院系的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为北大整体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欢迎.jpg

文研院迎来第三期邀访学者

 

访问教授

邓淑苹

邓淑苹,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上古史,中国玉器史。1974年起服务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器物处至2013年退休文研院驻访期间邓淑苹教授以何以'万国玉帛' ——探龙山、二里头时期玉文化的形成与意义” 为题发表学术报告,主讲了静园雅集十四“赏玉、识玉——谈玉品与玉质”此外,邓教授还于每周六上午9-12时在静园二院211会议室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上课,课程名称为“中国考古玉器史”;在考古文博学院主讲题为“考古所见黄土高原史前先民的玉器文化”学术讲座;应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之邀,做题为“‘万国玉帛‘场景下的再思”的学术讲座;参加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考古艺术设计”交流平台“源流运动”沙龙,担任发言人

 

邓淑苹.jpg

邓淑苹教授主讲文研雅集“赏玉、识玉——谈玉品与玉质”

 

李楠

李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长期经济增长与发展、历史经济分析、历史计量方法与应用、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品拍卖等。驻访期间,李楠教授为何中国成为以汉族为主的国家—— 基于地理因素与政治整合的考” 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参加了“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八期“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经济史学”,担任与谈

 

HE2A7892_副本.jpg

李楠教授发表学术报告

 

孙圣民

孙圣民,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经济哲学。驻访期间,孙圣民教授以“对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思考”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参加了“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八期“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经济史学”,担任与谈人此外,孙教授还受邀主讲了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举办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

 

孙圣民.jpg

文研院院长邓小南为孙圣民教授颁发聘书

 

肖瑛

肖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风险社会、政治哲学。驻访期间肖瑛教授以“家国关系论述的中希之别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参加了北大文研纪念”第一期“纪念与传承——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纪念研讨会,担任发言人

【文研汇讲05】肖瑛教授_副本.jpg

肖瑛教授发表学术报告

 

张邦炜

张邦炜,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常委,现任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兼任首都师大历史学院特聘教授。驻访期间,张邦炜教授以“钱穆论著中的一些疑问——从宋代'平民社会'论说起 为题发表学术报告,主讲了北大文研讲座第六十一期浅谈宋史研究中的片面性问题 ——从钱大昕考论宋史说起此外,张教授先后于9月25日、10月23日、10月27日在文研院111会议室开设读书班,指导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部分研究生研读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中与宋代历史,以及《宋史》编纂等内容相关的部分条目。

 

张邦炜.jpg

张邦炜教授读书班合影

 

访问学者

陈波

陈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是藏学人类学,涉及亲属关系、历史人类学和学术史等驻访期间陈波副教授家屋社会与中国研究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参加了文研周年系列活动——“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一期“文明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方法及反思”,担任发言人;参加“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三期“今天我们为什么讨论'何为中国?'”,担任与谈人;参加“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四期“时间性与文明(Temporalities and Civilisations),担任与谈人此外陈波组织并召集了“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六期“文明的共处与汇通”,担任发言人;参加“北大文研讲座”第十六期欧洲与中国的现代国家形塑与文化计划担任评议人,参加菊生学术论坛第七期“科际合作:藏学与人类学领域间关系担任发言人。此外,他还受邀担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边疆与民族”青年学者讲座主讲人,发表演讲,主题为“从民族关系史到关系史——以卫藏为例”

 

陈波.jpg

陈波副教授在文研周年系列活动上发言

 

陈志远

陈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六朝佛教史、中古时期佛教文献学、儒佛交涉,最近关注中古佛教法灭思想,佛教与孝道等话题。驻访期间陈志远老师从佛诞年代推算看中古佛教经院主义学术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应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之邀,做“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学术渊源、贡献与局限”学术报告

陈志远.jpg

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为陈志远老师颁发聘书

 

胡鸿

胡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尤其关注其中的族群问题。驻访期间,胡鸿副教授以“林间自在啼——在物质环境中理解文本” 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参加了“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六期“文明的共处与汇通”、“北大文研读书”第五期“长城内外是家乡——《从大都到上都》研读会担任发言人此外,胡鸿受邀主讲了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边疆与民族”青年学者讲座,发表演讲,主题为“中国古代经学史学中四夷说的形成”驻访期间,胡鸿获得由浙江大学颁发、旨在奖掖青年学者的“普隐人文学术奖”。

 

 

胡鸿.jpg

胡鸿副教授在“文研读书”活动上发言

 

华喆

华喆,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学史、三礼学等。驻访期间,华喆副教授以“图像·文本·理论——礼图与礼学研究”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并于每月双周周五在文研院201会议室开设读书班,与北大历史系、哲学系及北京师范大学古籍院的研究生共同研读贾公彦著作《仪礼注疏》。

 

华喆.jpg

华喆副教授组织读书班

 

刘未

刘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城市考古。驻访期间,刘未教授考古学视野下的晋东南宋元村落 为题发表学术报告,主持召集“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五期“读城:考古、历史与地理”并担任发言人参加“北大文研读书” 第五期“长城内外是家乡——《从大都到上都》研读会”,担任发言人

 

刘未.jpg

刘未副教授在文研论坛上发言

 

林晓光

林晓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目前主要关注课题为中世贵族社会及贵族文学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文献生成研究,兼及日本汉学、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驻访期间,林晓光副教授以“文本扭曲镜像中的汉魏六朝文学”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之邀,做题为“六朝‘素‘观念语境与现实指向——从齐高帝遗诏’布艺素族‘公案说起”的学术报告驻访期间,林晓光获得由浙江大学颁发、旨在奖掖青年学者的“普隐人文学术奖”。

 

 

林晓光2_副本.jpg

林晓光副教授发表报告后,聆听建议

 

唐雯

唐雯,复旦大学汉唐文献工作室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古籍整理、唐代文献与历史研究。驻访期间,唐雯老师从新出元载墓志看德宗的太子地位” 为题发表学术报告,并参加“仙道与鬼道:唐代士人仕宦情结的再考察”工作坊受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之邀,做有关唐五代三史修订的讲座;受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邀请,做题为“从修订本两《五代史》、《旧唐书》说新时代的校勘方法与原则”的讲座。

 

唐雯.jpg

唐雯老师发表学术报告

 

(注:以上学者顺序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2017年1226日下午,文研院举办了第三期邀访学者欢送会暨总结会。欢送会上,诸位邀访学者回顾起文研院的学术生活,纷纷表示,文研院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学者提供了潜心读书和集中写作的难得时光,使他们得以从科研压力、事务工作中抽离开来,完成了既定的写作计划,并得以重新构思未来的学术发展道路。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孙圣民表示,这四个月自己专注于学术、很少受到其他事情的打扰,从而完成了25万字的著作初稿,如此高效的工作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文研院所提供的良好的后勤服务和学术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刘未表示,科研工作的节奏时常让学者难以自己支配时间,静下心来从容的思考。在文研院的四个月里,终于能够回归久违的舒缓节奏,对近年来感到困惑的理论方法问题尽可能做一番清理,并寻找新的前进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华喆表示,文研院给予他可以心无旁骛做自己研究的时间,让之前搁置的研究计划得以执行,在此期间他也开启新的阅读和思考。

 

此外,文研院激发邀访学者在高密度的学术探讨与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文研讲座、文研论坛、读书会、静园雅集等高水平的学术活动给予了学者们充分交流的机会。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肖瑛表示,文研院精心安排各种学科、论题、形式的讲座、会议和展览,对驻访学者的遴选亦不拘一格,在交流和学习中,常常能感受到获得新养分的兴奋,特别是当自己脑海中盘旋的某个无解的问题,突然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或者思路时,那种激动难以言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楠表示,文研院提供了一个多学科交叉和多学科交流的平台,对一个学者来讲,在自己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上能开阔更多的视野,是他在这四个月当中收获最多的。四川大学副教授陈波表示,文研院继承了“兼容并包”的思想,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参加了诸多学术活动,也担任“文明的共处与汇通”论坛的召集人,四个月的时间忙碌而充实,而他所从事的家屋理论的研究也在此期间得到扎实推进。

 

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邓淑苹很高兴能够借此驻访机会结识多位活跃在学术前沿的同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林晓光表示,这四个月是潜心读书、集中思考的难得时光。优秀学者云集于此,彼此对话、交锋,可以随时就陌生学科的前沿问题请教专家,获益匪浅。复旦大学汉唐文献工作室研究员唐雯表示,这一批学者多来自于和自己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但平时交流并不算特别多的学科,文研院的驻访生活给予他们交流与碰撞的机会,也时刻刺激着自己去思考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走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胡鸿表示,此次驻访机会让他与同批驻访的学者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对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思考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志远表达了对驻访生活的不舍,他表示,能够来到文研院与诸位学者学习,探讨学术是很宝贵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够以学术成绩回馈这份包容。

 

送别.jpg

文研院送别第三期邀访学者

 

目前,第四期邀访学者遴选工作已进行完毕,文研院已为迎接2018年春季学期邀访项目做好了准备。文研院将继续倡导“清新风气、一流标准”,努力汇集国内外资深学者与优秀年轻学者,为知识积累和思想创新提供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