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举行第六期邀访学者欢迎会

发布时间:2019-03-08

 

己亥早春时节,静园草坪的玉兰已经吐蕊。融融春意中,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迎来了第六期邀访学者。20193月起,他们将在燕园从事四个月的驻院研究和交流34下午,文研院院务会成员、行政团队举办活动,欢迎17位新一期邀访学者的报到。欢迎会由文研院副院长杨弘博主持,往期邀访学者代表也参加了活动。

 

HP5A3560.JPG

文研院第六期邀访学者往期邀访学者代表

文研院全体成员合影

 

杨弘博副院长代表文研院向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大家共同观看文研院的宣传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北大学术传统和文研院宗旨的了解。

院长邓小南教授首先致辞。她提及文研院建院之初便确立的三条原则,也是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第一条原则是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学术需要内在的思想力量,思想需要学术的根基,文研院希望搭建能凝聚、有厚度、可辐射的学术平台。第二条原则是近者悦、远者来。敬畏学术,尊重学者,学术事业中,学者的活力是决定性因素。她强调,邀访学者项目是文研院研究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六期邀访项目已累计支持百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在此开展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第三条原则是清新风气,一流标准——我们追求一流的开放环境,一流的前瞻思维,一流的沟通方式,一流的和谐关系。为此,文研院致力于为邀访学者提供思想交流、经典研读、成果发布、合作交流平台,并为后续学术计划提供支持。希望各位学者能够围绕前沿议题持续深入,推动文研院工作不断前进。

 

HP5A3583_副本.jpg

文研院第六期邀访学者欢迎会

 

    常务副院长渠敬东随后发言。他表示,世界一流高研院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术史上的重大创建许多都通过跨学科的激发、碰撞得以体现。当今学者大多从事专业研究,只有突破自身学科固定思维方式与研究模式才能触及核心与前沿问题基于此,文研院的邀访学者制度以内部报告会和交流会为核心不同专业且研究领域差别极大的学者,受益于在此从事日常研究工作以及每周固定的学术交流,并于其间产生共鸣、启发理解。这一过程中,一个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得以孕育。很多时候,学问能否有大的格局和创见,有知音和友情的滋润特别重要。所谓知音,便是性情相仿、对相似问题有追求有思考的人;所谓友情,则是这一群体自在从容地对学术问题进行单纯探讨时产生的共鸣。文研院致力于营造的正是这样的氛围。

接下来,两位往期邀访学者代表发表感言。期邀访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刘未表示驻访研究的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对学术道路的规划使他反思围绕小课题做科研工作的方式,重新界定研究领域。第五期邀访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颖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离开二院的这段日子一直在怀念——怀念这个幽静的院子、怀念同期的学者、怀念每周三的报告会、怀念气氛欢快的聚餐时光怀念跨学科交流与激情讨论。几个月的驻访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得以从复杂周密的立场和态度重新看待自己的专业。

 

文研院往期邀访学者代表

 

随后,第六期邀访学者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进行介绍。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迎胜是国内著名的元史专家。欢迎会上,他动情地回忆20年前参加的一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在经由威尼斯到中国的航船上开展互动那次经历帮助他极大地丰富思考的广度与深度,而文研院的交流氛围让他想起当年在船上的密集讨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志伟是国内经济史和历史人类学领域的代表学者。谈到驻访生活,期待重新带回到年轻时的状态——静下来多读书,并在自由交流中了解学术最新发展。著名艺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尹吉男求学时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如今又作为邀访学者回到静园二院。回顾治学生涯,历史学的研究经验在转向投入到艺术史研究实践中时仍继续发挥着“效用”交流与开敞,也是他对文研院驻访生活的期待

 

文研院第六期特邀访问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迎胜

 

文研院是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期邀访项目迎来四位外籍学者。伊朗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哈桑•法兹里•纳什Hassan Fazeli Nashli)的研究领域为欧洲考古与伊朗考古,尤其关注伊朗乃至中东地区从远古时期的平均分配社会逐步转变为阶级社会的历史过程。此次驻访期间,他受文研院邀请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开设伊朗考古学课程,为同学带来难得的伊朗考古学的前沿成果。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他的研究致力于理解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变迁,并期待在中国驻访期间产生新想法新知识,对伊朗的学界有所贡献。日本爱媛大学教授藤田勝久专治《史记》研究与战国秦汉史,他计划在驻访期间更深入地研究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史记》这部综合性史学著作进行全新的理解和探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教授秦玲子是日籍学者,研究领域为宋元史日本汉学,目前写日本汉学历史。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赵京兰的研究领域是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她计划在访问期间延续对“天下”问题的思考。

 

文研院第六期访问教授、

伊朗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哈桑•法兹里•纳什

 

对中青年学者而言,文研院一流的研究环境,营造的学人凝聚的平台,可谓充满吸引力。来自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邱源媛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黄群、近代史研究所赵妍杰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袁剑、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于溯等,都期待着在文研院提供的优渥环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学问,并与同期学者进行全方位交流互动,融入这一温暖的学术共同体。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鲁家亮研究领域为简牍与秦汉史,早在读书期间就蒙藤田勝久先生的教益。能在文研院的平台上重逢这样的学界前辈和青年学者,让他深感机会的宝贵。

 

文研院第六期访问学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群

 

大家也十分向往文研院对跨学科探索的鼓励与包容。如来自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郑少雄近年来从对四川康区的历史人类学兴趣出发,越来越关注作家阿来的文学创作;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冯培红主要研究敦煌学与隋唐史,与其他专门史和艺术史、考古学关系密切,他渴望与北大诸多老师同期邀访学者增进交流。

文研院致力于为学者提供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四个月里,他们得到充分的保障,按照自己的思考节奏推进研究。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的熊春文报告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一是要从中国农业发展思路重新梳理费孝通先生早期与晚期思想的变化;二是细读攻读韦伯对诸古代文明农业社会学的著述。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狄金华从事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他表示,农村社会的变迁并非仅仅是当下的问题要全面地理解这一变迁,需要充分的历史感文研院浓厚的人文取向和北大的历史研究实力,能够帮助他找到把握问题的历史向度

 

文研院第六期访问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熊春文

 

报到次日,刘迎胜教授主讲的文研课程“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与审音勘同”在静园二院开讲,邀访学者的内部报告会也马不停蹄拉开帷幕。他们的到来,为静园二院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