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院”)第十四期邀访学者参访故宫博物院,就“故宫学术的未来发展”为主题进行座谈交流。与会者有渠敬东、包华石、蒋人和、胡成、余辉、王辉、朱天曙、林岩、张震、廖钦彬、西村阳子、翟韬、鞠熙、郜同麟、郭小雨、韩笑以及文研院工作团体,故宫博物院与会者为王子林、严勇、王军、李文君、张淑娴、韩倩、段莹、杨安。双方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各自的研究出发,就故宫学术的未来发展交流了意见。会议之后,文研院邀访学者共同参观了故宫午门及东西雁翅楼、文华殿正在展出的“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与“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北大文研院与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文研院组织了“故宫与故宫学”系列讲座,故宫博物院亦有研究员通过遴选来到文研院成为“邀访学者”。在“故宫学术的未来发展”座谈会上,双方都希望能够促进建设文研院与故宫博物院的“学术共同体”关系。
北大文研院、故宫博物院与会学者合影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简要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发展规划、学术平台与人才队伍。他指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学术故宫”的概念,故宫的使命之一就是发掘文物背后的价值,建设“开放创新,特色鲜明”的学术创新体系,并已开展了“人才计划”、“开放课题”、“太和学者”等针对不同学者群体的科研项目,依托于故宫博物院的多个学术平台开展研究。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则进一步补充了文研院和故宫在学术研究、人员邀访方面持续的沟通与协作。
座谈会现场
接下来,与会学者自由发言,主要聚焦于各领域研究跟故宫文物的关系、故宫的发展建设跟北大的关系、故宫的学术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其中,文研院邀访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老师提到,故宫博物院和北大的渊源关系其来有自——故宫博物院建院初期的管理者、研究人员大多来自北大,而故宫博物院本身也是“五四运动”延展性的成果,他强调关注视点应该从“关心故宫的物”到“关心故宫的人”。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王军老师指出,“故宫学”不是学科的概念,而是力求综合,回到中国文化的本位。他还介绍了故宫近年来开展的各种学术公益活动,比如公益性质的暑假班等。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研究馆员严勇老师则认为,为了拓宽故宫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应重视并鼓励跨学科研究,强调“故宫”作为全世界的财富,应该号召更多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共同挖掘其价值。此外,诸多学者都谈到如何利用故宫现存文物开辟具有新意的论题,如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成老师强调在研究文物(如玉器、建筑等材料)时应注意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视角,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教授朱天曙老师提出可以利用馆藏康有为、齐白石等人的书画将故宫学研究拓展到晚清、近代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鞠熙则谈到了她关于营造空间的象征物“扎彩”与故宫的关系这一研究。
文研院本期邀访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文研院的邀访学者就如何与故宫进行更为密切、有效的合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王子林主任总结了本次座谈会对故宫学术发展方向的讨论,将其归结到宫廷典制、建筑、历史、文物、民族交往交流与中外文明复建等几大学术系统上去。
文研院邀访学者看展
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研究馆员段莹的带领下,文研院邀访学者及工作团体依次参观了“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两大故宫近期热门展览。“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分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三个主题单元,以“花卉果实”生长象征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是截至目前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分为“香遍国:多元文化下犍陀罗文明的诞生”、“犍陀罗艺术的辉煌”、“犍陀罗艺术的余韵”三个单元,展品中除了有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艺术之外,还有金银器物和首饰,充分展示了犍陀罗艺术风格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原貌。参展过程中,大家都凝神屏气,注视着昏暗中被灯光打亮的文物,进行一场跨越古今、中外的神游,而新知的收获亦不在少数。参访活动结束后,文研院邀访学者及工作团体集体乘车返回北大静园二院。
撰稿:张诺娅
修订:尹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