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由的海洋,还是封闭的海洋?——古典国际法视野下的海洋秩序 |
易平 |
2016.09.27 |
|
2 |
万法皆空:佛教哲学中的“空观”的起源与沿革 |
叶少勇 |
2016.10.11 |
|
3 |
“拾遗补艺,整齐百家”:史记的文本重写及其文学性 |
程苏东 |
2016.10.19 |
|
4 |
雍正朝火耗归公与国家能力 |
郝煜 |
2016.10.26 |
|
5 |
西斯廷的圣母与多拉的神隐 |
孙飞宇 |
2016.10.31 |
|
6 |
从“记诵”到“讲授”--近代中国的阅读革命 |
陆胤 |
2016.11.09 |
|
7 |
西汉竹书《周训》与黄老道家 |
韩巍 |
2016.11.16 |
|
8 |
信息时代的人与机器--维纳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延伸 |
王洪喆 |
2016.11.22 |
|
9 |
日常中的长生--道教的生命技术与现代困境 |
程乐松 |
2016.11.29 |
|
10 |
早期中国的融合与变革:考古学的观察 |
张海 |
2016.12.07 |
|
11 |
品味之争:罗斯金《现代画家》的创作背景 |
黄淳 |
2016.12.12 |
|
12 |
税收与国家权力的韧性 |
张长东 |
2016.12.21 |
|
13 |
政治权力与历史书写--民族主义的一个视角 |
昝涛 |
2017.03.14 |
|
14 |
帝国图景——亚述浮雕的时空叙述与仪式表达 |
贾妍 |
2017.03.21 |
|
15 |
栖于高山之巅——中国古代的山居形态 |
张剑葳 |
2017.03.28 |
|
16 |
国族建设中的“边疆”——近代康巴藏区的政治整合 |
王娟 |
2017.04.13 |
|
17 |
儒学视域中的经典塑造:《诗经》中的心性与教化 |
孟庆楠 |
2017.04.18 |
|
18 |
藏传佛教集成史:文本、问题与方法 |
萨尔吉 |
2017.04.25 |
|
19 |
清代官僚选任与制度变迁: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
席天扬 |
2017.05.09 |
|
20 |
新政权的秩序与旧高校的谋生:新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的形成 |
林小英 |
2017.05.16 |
|
21 |
理解当代中国刑法知识转型 |
车浩 |
2017.10.17 |
|
22 |
时间的历史——《史记》与太初改历 |
陈侃理 |
2017.10.24 |
|
23 |
“金铁主义”与现代国家——马克斯•韦伯支配学说的再考察 |
田耕 |
2017.10.31 |
|
24 |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下放的研究 |
李力行 |
2017.11.07 |
|
25 |
修昔底德论城邦内乱 |
张新刚 |
2017.11.21 |
|
26 |
西方哲学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哲学史反思 |
吴天岳 |
2017.11.28 |
|
27 |
图像中的叙事:会讲故事的古希腊瓶画 |
刘淳 |
2017.12.05 |
|
28 |
资源、技术与早期信仰——由良渚谈中国史前文明形成的基础 |
秦岭 |
2017.12.12 |
|
29 |
弑神诗人佩索阿——读组诗《守羊人》第八首 |
闵雪飞 |
2018.03.27 |
|
30 |
文人之物:从苏轼像中的“杖”谈起 |
李溪 |
2018.04.03 |
|
31 |
通往华夏之路——六朝南方山区的历史进程 |
胡鸿 |
2018.04.11 |
|
32 |
进来吧,因为这里也有众神!——《智者纳坦》里的启蒙与宗教 |
卢白羽 |
2018.04.17 |
|
33 |
先秦思想研究的“二重证据法”偏好及其文本困境 |
郭永秉 |
2018.04.24 |
|
34 |
诉讼档案、民间文献与普通人的历史——龙泉档案研究的尝试 |
杜正贞 |
2018.05.17 |
|
35 |
托克维尔论自由与权威 |
段德敏 |
2018.05.24 |
|
36 |
知识的逻辑: 从哲学到人工智能 |
王彦晶 |
2018.05.30 |
|
37 |
《堂吉诃德》中的伊拉斯谟“幽灵” |
范晔 |
2018.10.24 |
|
38 |
从维摩演教到天女散花:中国古代叙事画表现模式的演变 |
刘晨 |
2018.10.30 |
|
39 |
绘画即历史:从梅洛庞蒂的风格概念看绘画史研究 |
宁晓萌 |
2018.11.07 |
|
40 |
离异家庭的孩子们 |
张春泥 |
2018.11.13 |
|
41 |
伊利汗宰相眼中的中国 |
时光 |
2018.11.20 |
|
42 |
滤镜下的光影——文本批判与契丹史研究的新面向 |
苗润博 |
2018.11.28 |
|
43 |
《圣经》之书与自然之书——释经学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
张卜天 |
2018.12.04 |
|
44 |
东南岛链与明清历史 |
谢湜 |
2018.12.27 |
|
45 |
围城考——东方世界的希腊知识 |
林丽娟 |
2019.04.15 |
|
46 |
维也纳体系最后的“大国协调”与清朝-民国连续性的创制 |
章永乐 |
2019.04.23 |
|
47 |
企业的道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策略及其市场影响 |
张闫龙 |
2019.05.14 |
|
48 |
“湘人江督格局”与晚清政治 |
韩策 |
2019.05.20 |
|
49 |
灰尘的旅程: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与生活中的“洁净” |
纳海 |
2019.05.28 |
|
50 |
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以日本近代发展为例 |
董昭华 |
2019.06.03 |
|
51 |
如何重建一场葬礼——西汉遣策的用法与读法 |
田天 |
2019.06.11 |
|
52 |
“群众创造”的经验与问题——以1944年“《穷人乐》方向”为案例 |
程凯 |
2019.06.17 |
|
53 |
文明化与作为灵魂的民族文化:从涂尔干到土耳其主义的理论之旅 |
王利平 |
2019.10.08 |
|
54 |
荷马社会与荷马道德:“荷马问题”再探 |
陈斯一 |
2019.10.15 |
|
55 |
佛教譬喻、因缘文献从印度到中国的嬗变 |
范晶晶 |
2019.10.24 |
|
56 |
“燕京学派”的乡土社会转型方案:基于费孝通与林耀华的比较 |
杨清媚 |
2019.10.31 |
|
57 |
基层传播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中的新闻治理经验 |
张慧瑜 |
2019.11.05 |
|
58 |
工厂、家庭和资本的边陲: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社会经济学考察 |
许亮 |
2019.11.11 |
|
59 |
发明巴西:混血身份的构建与危机 |
樊星 |
2019.11.19 |
|
60 |
礼乐传统与先秦人性论:从《乐记》“人生而静”谈起 |
孟琢 |
2019.11.26 |
|
61 |
“诬告”与“情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诉讼与人情 |
凌鹏 |
2020.10.29 |
|
62 |
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法治反思 |
彭錞 |
2020.11.13 |
|
63 |
面具魅影:对非洲现代文艺实践中传统问题的再认识 |
程莹 |
2020.11.18 |
|
64 |
回鹘时代丝绸之路的唐朝遗产 |
付马 |
2020.11.24 |
|
65 |
历史社会科学如何讲历史故事:以北宋熙宁时期的青苗法辩论为例 |
罗祎楠 |
2020.12.01 |
|
66 |
转未转轮——安世高与早期汉译佛典研究 |
赵悠 |
2020.12.08 |
|
67 |
撒马尔干的中国历法:蒙古扩张中的文化碰撞与知识更新 |
郭津嵩 |
2020.12.15 |
|
68 |
达利特大众之声——一种对印度历史的替代性书写 |
张忞煜 |
2021.03.30 |
|
69 |
汉地舍利崇拜的兴起—南朝佛教国家化之一端 |
陈志远 |
2021.04.06 |
|
70 |
宋元时期的五音墓地 |
刘未 |
2021.04.20 |
|
71 |
后真相时代的假新闻 |
左亦鲁 |
2021.04.27 |
|
72 |
贾米在中国:一位15世纪波斯苏非的文本旅行 |
沈一鸣 |
2021.05.18 |
|
73 |
查理曼与弃绝魔鬼:对加洛林改革的一项话语考察 |
刘寅 |
2021.05.27 |
|
74 |
整风运动后的中共华北根据地干部 |
赵诺 |
2021.06.03 |
|
75 |
南宋道学家如何“治国平天下”? |
方诚峰 |
2021.06.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