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欧珠次仁:略谈《亲友书》梵藏汉校勘译注

发布时间:2023-10-10

2023年10月10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五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五次)在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西藏社科院贝叶经研究所欧珠次仁研究员作题为“略谈《亲友书》梵藏汉校勘译注”的报告,同期邀访学者黄克武、周雪光、何平、孙卫国、王宇洁、邱忠鸣、陈利、范广欣、孙靖国、郑小威、张达志、朱晓峰、汤志波、王子奇、李子捷、陈浩,文研院工作委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叶少勇,文研院院长杨立华,院长助理韩笑参加了报告会。


论坛伊始,欧珠次仁老师根据自身研究经历,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梵文贝叶经,尤其是西藏所藏梵文贝叶经的研究。他表示,贝叶经研究是冷门绝学,研究人员屈指可数,而在西藏从事梵文写本研究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然后,欧珠次仁老师介绍了自己利用西藏贝叶经保护工程所编目录和影印资料的资源优势,选取梵文贝叶经写本《亲友书》进行梵藏汉对勘研究的情况


《亲友书》的校勘研究涉及《亲友书》的作者及其作品概况,不同译文、不同藏文注释、梵文写本的概况,写本的藏文和拉丁文解读,藏汉翻译比较及重注释,梵、藏、拉丁、汉文词汇对照,汉译比对,藏汉翻译之间的异同,从藏文还原的梵文,藏译诸本校勘比对和印藏学者注释等诸多方面。


一般认为,《亲友书》的作者龙树论师是公元二世纪的印度中观派鼻祖,他的主要著作涉及密集、中观正理六聚、赞颂、教言、医学和工巧等诸多方面。此书是以书信体形式写就的,也称之为《劝诫王颂》或《密友书》。据史料记载,印度当时流行许多教言体诗颂,龙树所著此书就是其中之一。在书中,他以诗代信,劝王相信佛法,亦有规劝善待臣民、修养道德方面的内容。此书文字优美,在印度家喻户晓。


西藏所藏的梵文贝叶经写本《亲友书》是一部孤本,该写本用达利迦字体书写,共10叶,重15克,叶长32厘米,叶宽4.5厘米,每叶5-6行字,叶面中央打有一个小圆孔,属中条规格的梵夹本。 该经扉页正面中央处用梵文达利迦体写有经名——《亲友书》,此经名见尾页(第10页背面)第三行。扉页背面以顶礼本尊观世音菩萨为开头,接着是对龙树论师的功德礼赞颂,而后进入主题。写本共125个偈颂,每偈颂前头有标示其顺序的梵文数字。跋文写有“聚德亲友书终”和“劝诫引正王之亲友书龙树圣尊所著”两句,经文末尾处与诸多其他贝叶经写本一样,以表吉祥之意的缘起咒“ye dharmmā hetu prabvā hetunte Santathāgato hyavadyatavada teSanca yonirodha evam vādī mahāSramaNaye svāhā”(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收尾。具体见如下写本影印图:



《亲友书》在吐蕃时期大译师的噶瓦·拜则的藏译本中有123偈颂,在义净(公元635-713年)的汉译本中有124偈颂,梵文写本则有125偈颂。欧珠次仁老师利用梵文《亲友书》写本,就汉藏译本缺载的开头偈颂和结束语偈颂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介绍了自己在研究中采用的校勘方式和自己所做的汉译和藏译


基于《亲友书》的梵藏汉对勘研究,欧珠次仁老师依靠吐蕃时期的梵藏辞书《翻译名义大集》《声明二卷》,以及萨迦班智达及藏族著名人文主义先驱根顿群培等历辈学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对《亲友书》藏文译本所涉及的音译、调整翻译、不调整翻译、连词和修饰性翻译、一义多名词语、敬语翻译、增译等现象通过详实的例证和比较,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接下来,欧珠次仁老师对《亲友书》三种不同的汉译(即求那跋摩译《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僧伽跋摩译《劝发诸王要偈》、义净译《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以及吐蕃时期的藏译本进行了比较,通过实例说明藏译和唐朝义净的汉译有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求那跋摩和僧伽跋摩两种汉译有翻译不完整、节译、偈颂前后顺序颠倒不连贯等现象,并就《亲友书》诸本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欧珠次仁老师的讲座,为诸位学者介绍了藏族学者对于《亲友书》的研究和整理,为从事梵藏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同时也让听众了解到达利迦字体的知识,首次从藏文的角度丰富了我们对于经典的研究。


报告最后,与会学者就梵、藏、汉翻译理论异同、比较、佛教文献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