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委,1976年生,山东东营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古代文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同年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院,200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研究领域大体在战国秦汉之间,主要关注早期文本、学术史、书籍与知识史等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对汉唐之间、唐宋之间的文献变迁、文本生产有兴趣。著有《〈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际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的抄撰与流变》(与孙少华合著)、《文本革命:刘向、<汉书•艺文志>与早期文本研究》,代表论文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古本〈左传〉考论》、《〈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等。
在文研院的四个月,终于有机会安静的坐在北大的院子里读书写作,心中充满感激之意。
此次访学的计划,是写完近一年来拟构的一部小书《塑造先秦——周秦“历史”的形成与变化》,如果仅仅讨论早期历史的“经学特质”,及后代意识形态对..
在文研院的四个月,终于有机会安静的坐在北大的院子里读书写作,心中充满感激之意。
此次访学的计划,是写完近一年来拟构的一部小书《塑造先秦——周秦“历史”的形成与变化》,如果仅仅讨论早期历史的“经学特质”,及后代意识形态对前代历史的选择性或“塑造”,则这个论题必然是肤浅的,讨论的不过是不需要辨析也会得出的结论。因此这部著作虽然按原计划是在年初开始动笔,但因思考陷入泥地,无法前行。文研院的四个月,我迎来了重新思考的契机。随着每周参加的交流会,在陌生化的研究和思考面前,刺激我获得了新的灵感和思考结构,于是,我开始正式进入了写作阶段。
同时,3月中旬我收到了中华书局《诗经国风新注》的二校稿,也开始在文研院103办公室校勘书稿。这是我和程苏东协助袁先生完成的《诗经新注》的半部书稿,历时已有10年,承蒙中华书局关照,先行出版。五月完成二校,随后又重新校了三校稿,直到6月底方才完成,差不多也占去了在文研院访问的主要时光。
文研院是一个前瞻性的学术机构,相信她对未来中国学术的走向会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她在真正的学术意义层面存在,而不关涉其他非学术性因素。在这里我发现了不同的研究所秉持的语词和概念的意义,它们不仅仅是用语的不同,词语自身的逻辑已经先天的形成了词语使用者的表述结构和思考结构,从这里面我窥见了早期中国研究的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