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65】哈桑·法兹里·纳什:伊朗“不远的过去”——从20世纪60年代的民族考古学到21世纪的历史考古学

发布时间:2019-04-09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主讲人哈桑·法兹里·纳什教授

 

邀访学者论坛06

2019年4月9日,文研院第六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访问教授、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哈桑·法兹里·纳什(Hassan Fazeli Nashli)作主题报告,题目为“伊朗‘不远的过去’:从20世纪60年代的民族考古学到21世纪的历史考古学”。第六期邀访学者刘迎胜、刘志伟、藤田勝久、尹吉男、赵京兰、秦玲子、熊春文、邱源媛、冯培红、狄金华、郑少雄、黄群、鲁家亮、马孟龙、袁剑、于溯、赵妍杰,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出席并参与讨论。

 

首先,哈桑教授介绍了伊朗的民族考古学研究。伊朗的民族考古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许多西方考古学家为了研究农业的起源而来到伊朗扎格罗斯中部(central Zagros)。例如,罗伯特•布雷德伍德(Robert Braidwood)等人开始研究扎格罗斯地区的史前社群(prehistoric communities),并发现现代人的资料对于解释历史很有帮助。相关考古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多学科的,其中有些研究者进行了民族考古学的研究。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沃特森《伊朗西部的考古民族学》

 

在进行民族考古学研究时,研究者除了分析考古学的发现,也利用史前史和原史(proto-history)资料研究游牧民族的生活和农业活动。他们试图通过民族志资料揭示过去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另外有一些研究通过现代资料来研究过去农业村落的聚落形态、社会组织、房屋功能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这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量相关书籍和论文陆续出版。哈桑教授介绍了相关研究发现,其中包括李·霍恩(Lee Horne)20世纪70年代在伊朗东北部主导的考古发掘。然而,由于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许多在伊朗的研究被迫中止,外国研究人员也陆续离开了伊朗,这种研究方法没有继续下去。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巴盖斯坦人的冬季营圈,李·霍恩摄

 

接下来,哈桑教授介绍了伊朗的历史考古学研究,并重点论述了伊朗地主村落(landlord villages)研究这一研究案例。哈桑教授表示,历史考古学是一个融合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的新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近现代的人类社会。历史考古学研究直到本世纪初才进入伊朗。2003年,国际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 名为“德黑兰平原的社会经济转型”的大型研究项目。项目成员露丝·杨(Ruth Young)和他本人研究了19世纪和20世纪德黑兰平原上的地主村落(Landlord Villages)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被荒废的地主村落

 

哈桑教授表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土地改革之前,地主村落代表了大部分伊朗人口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秩序,而它们的废弃与伊朗的“白色革命”密切相关。该项目希望在它们完全消失前记录德黑兰平原上这些泥砖村庄的遗迹。研究人员试图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self-contained)聚落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了许多功能区域。该模型有望适用于该地区的石器铜器并用时代的聚落(Chalcolithic settlements)。该研究项目选取了两个废弃的地主村落KazemabadHosseinabad Sanghar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村庄都位于比什瓦(Pishva)以南。研究人员为每个村庄都制定了详细计划,收集结构和功能信息以便进行后续分析,并记录村庄的物理状况以便研究未来损坏的速率和过程。此外,研究人员花了大量的精力访谈了同这些村落有关联的人们。这种民族志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人们是如何使用村落的空间的,以及村落的社会和经济动态与空间的关系。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在地主村落内部的考古发掘

 

讲座结束后,学者们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有学者指出,理解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实质和影响十分重要。它是一个宗教革命,但同时包含世俗化、城市化等复杂的面向。此外,学者们就民族志、民族考古学等研究方法进行讨论。另有学者提出,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源自于西方,在17世纪和18世纪被西方学者运用在对于东方文明的研究中。这些民族志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静止的和非历史的,将文明理解成静止的状态而不关注历史运动和内在的进化过程。而历史考古学作为一个考古学研究的新路径旨在将历史带回相关研究中。对此,哈桑教授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重要的。本次讲座所介绍的地主村落研究说明,考古学能够帮助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获得更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拓宽研究思路。关于“不远的过去”的研究也可以揭示出人类社会中亘古不变的一些因素,如社会不平等的形式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始终存在着。还有学者提问,面对相同的考古发现,民族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视野是否会有不同。哈桑教授回应道,民族考古学关注游牧民的生活方式,而在历史考古学中,利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可以对于动物和人类骨骼进行研究,从而展现更全面的人类生活图景。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为哈桑教授颁发邀访教授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