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支持系列读书会活动

发布时间:2018-12-31

自创建之初,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就以“涵育学术,激活思想”为宗旨,支持以沉潜、深耕为特点的学术研究和深度讨论,努力为之创造平台,提供土壤。其中,文研院积极支持邀访学者或校内(外)部分学者在院内开设读书会,由指导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整理书籍文献,研讨理论方法。这一形式不仅对传承学脉、扶助青年学子成长大有裨益,也吸引了学人的积极参加,有效地促进了中外学术共同体建设。著名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在参加了李零教授于文研院主持的《剑桥中国上古史》系列读书会后,即由衷感叹“早知道北大有这样的读书会,我应该来北大访问更多时间。”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秋季学期,文研院共组织和支持由相关学者领读、带读的系列读书会8个,阅读内容涵盖政治经典、墓志材料、佛教原典文献、梵文写本、海外宋史文献等等。

 

伊沛霞教授读书课现场

 

文研院第五期特邀访问教授、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利用驻访机会,在短短一个半月之内高密度地举办了6场读书会,指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中文系部分研究生研读其选定的海外宋史文献。在伊佩霞教授的指导下,各位同学通过解读史料、厘清观点、梳理学术前史、定位学术史意义,逐渐理解西方汉学的研究范式、学术取向和学术脉络,更锻炼了批判性阅读与深入客观学术评价的能力。

 

伊沛霞教授在读书课上

 

第五期特邀访问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邢义田在北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开设了开设了四次读书班。课程内容涉及简牍、碑刻、金器与图像等数种重要的古代史研究题材。邢先生结合自身写作经验,与本校中文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分享了研究选题和论证过程中的体会,并同学员们探讨处理史料的方法。

 

第五期访问教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弗雷德里克·布拉哈米(Frédéric Brahami)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现代社会和政治哲学。驻访期间,他进行了三次孔德著作的研读活动,研读文本为孔德青年时期的重要作品《论精神权力》。

 

弗雷德里克·布拉哈米教授读书课现场

 

第五期访问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静贞于驻访期间开设读书班,指导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中文系部分研究生研读选定的辽宋墓志。刘静贞教授希望通过集体研读的方式增进学生对墓志材料阅读方法的认识,提高文本信息提取能力,并扩展文献阅读视野。

 

第三期访问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华喆开设《仪礼》读书会,召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以《仪礼注疏》主、宋元已降重要礼学著作为辅,共同梳理诸家经说,特别关照了乾嘉学术立场下的新解经思路。

 

陈志远研究员读书课现场

 

第三期访问学者、社科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陈志远与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李猛同做领读人,隔周举办《续高僧传》研读会。研读会以解读《续高僧传》的文本为主,重点关注五至七世纪佛教戒律实践、政教关系、寺院与城乡布局、知识史和教理学的发展,培养了相关领域青年教师与硕博士研究生阅读汉语佛教文献的习惯,并促进了佛教学研究的多学科合作进程。

 

未名学者主讲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叶少勇召集本院系、北大哲学系以及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家宗教局等单位相关领域师生共同释读原民族宫藏梵文写本第62号。该函共存11叶,本学期共同完成其中3叶的释读转写。该研读会不仅加强了北京及周遍地区梵文学者的交流合作,亦促进了梵文写本与佛教原典文献研究的开展。

 

叶少勇教授读书课现场

 

未名学者主讲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陆胤领跑“文史之际”读书会,研读对象包括刘勰《文心雕龙》、刘知幾《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章炳麟《国故论衡》等古今文史条例类经典著作。本次读书会旨在通过文本细读与会读,将此类书籍从“文学批评史”“史学史”“学术史”等后设区隔中解放出来,恢复唐宋书志“文史类”的传统,进而思考“辞章”与“史学”在历史语境中真实的内在联络,并为初学者指点读书门径。

 

未名湖畔,静园草旁,书香阵阵,书声朗朗。2019年,文研院将秉持“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宗旨,继续举办多场读书班,为广大校内师生提供潜心学问、静心读书的机会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