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介绍
唐克扬,安徽芜湖人,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曾任南方科技大学长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多个专业学会的委员和理事。
曾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2010),先后策划包括《活的中国园林》(德国国家收藏馆等)在内的国内外大展。致力建筑设计及其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著作包括:《从废园到燕园》(三联,广西师大)、《癫狂的纽约》(译,三联)、《美术馆十讲》(商务)、《关键词》(北大)、《活的中国园林》(里程碑文库)等。参编《中国近代建筑史》获第四届中国政府图书出版奖。
文学作品发表于《上海文学》等。著有《树》(与巴士曼合著,中、法文),《长安的烟火》等。曾入选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80人散文选,获2019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提名,2021《收获》“无界”写作大赛评审奖。
驻访感言
其实不少学者都讨论过这个,跨学科是当代人的一个发明,有了这个学科的概念之后,相当于我们画地为牢,给自己设了一个界在那儿,对吧?有些学科其实一旦形成之后,对于它原来所托生的这种土壤来说未必是一个好事。学科是不必要一定要有的,但是领域事实上..
其实不少学者都讨论过这个,跨学科是当代人的一个发明,有了这个学科的概念之后,相当于我们画地为牢,给自己设了一个界在那儿,对吧?有些学科其实一旦形成之后,对于它原来所托生的这种土壤来说未必是一个好事。学科是不必要一定要有的,但是领域事实上存在。文研院来的大部分学者,像这次我们同期的邀访学者大部分人还是文科为主,文科中间跟历史相关的人又占了大半,因为完全不同的学科、完全不同的领域在一起沟通起来就会比较费劲的,因为讲的你完全听不懂,所以我觉得文研院是做到了有领域,但是,也不能是说偏废学科,而是轻学科。所以有意识地会像组织一个局一样,把一些志趣基本相投的人能够拉到一起来,提供了一个立体的这种交流环境,他们在一起可能不光是说有一种学术切磋的机会,而是说有一种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