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未名学者讲座16】王娟:国族建设中的“边疆”——近代康巴藏区的政治整合

发布时间:2017-04-13

未名学者讲座(16)

 

国族建设中的“边疆”

——近代康巴藏区的政治整合

 

时间:20170413日(周四)19: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地下B102报告厅

主讲人:王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评议人: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主持人: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在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与实践中,“边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既涉及在思想意识的层面上如何将“华夏”与“四夷”共置于同一个“天下”体系中,也涉及在现实政治中如何处理中央集权体制与边疆少数族群政权的关系。时至晚清,中国开始从由多样化纽带联结的多族群帝国向追求内部同一性的现代国家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传统时代以“羁縻”为核心的边政原则逐渐被废弃;另一方面,现代国家对边疆地区主张主权的合法性亦受到了民族主义话语的质疑。在新语境下,关于“边疆”和“民族”的制度与争论具有了与传统时代相当不同的意涵,并构成了理解现代中国之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这次讲座将以康巴藏区从清代初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民主改革之前的行政体制与文化措施变迁及相关争论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康巴藏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世居族群为藏族,是传统中国政治理念中典型的“边疆”地区。在清代,其东部隶属于四川省雅州府打箭炉厅,为土司辖地,西部隶属于西藏地方,为四大呼图克图领地。在清末“改土归流”和民国时期的边疆建设工程中,该地区逐渐被整合进新兴的“民族-国家”体制中。然而,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掌握地方传统权势的“旧式土著精英”——土司和寺庙领袖——并未退出地方权力场域,同时,出身平民阶层但接受了现代教育的“新式土著精英”亦涌现出来,参与进对地方权力的竞争。这使得该地区的政治整合及相关争论呈现出异常丰富的内容,既包含有传统边政思想的遗产,又融入了现代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话语,并与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竞争联系起来。这次讲座期待能够通过对这个复杂过程的讨论,对阐释“边政”问题之于理解中国的意义有所启示。

 

【主讲人简介】

王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学、民国时期的边疆与民族问题、康巴地区社会史等。已出版专著《化边之困:20世纪上半期川边康区的政治、社会与族群》(201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