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讲座34】瓦尔特·米尼奥罗:文艺复兴的隐暗面——全球殖民性与美洲的早期现代经验

发布时间:2017-05-12

 

 

北大文讲座(34)

文艺复兴的隐暗面

全球殖民性与美洲的早期现代经验

 

时间:2017年5月12日(周五)14:3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瓦尔特·米尼奥罗(美国杜克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William H. Wannamaker讲席教授)

主持人:魏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学者简介】

瓦尔特·米尼奥罗,美国杜克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WilliamH. Wannamaker讲席教授,拉丁美洲文学与文化人类学教授,全球研究及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生于阿根廷,1974年于巴黎大学高等研究院获得符号学及文学理论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殖民性、现代/殖民世界体系与解思想。其代表作为《没有语词的书写: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区的另类识字教育》(1994年)、《文艺复兴的隐暗面》(1995年,此书获得现代语言学会颁发的Katherine Singers Kovac Prize,2016年该书译为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土历史/全球企划:殖民性、庶民知识与边界思考》(2000年)。2006年,他的新作《拉丁美洲的概念》(2005年)荣获弗朗茨·法农奖。

 

【讲座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在“新大陆”推行的殖民主义是一套压抑系统。它不仅排斥那些无益于殖民统治的特殊信仰、观念、形象、符号或知识,同时还殖民并掠夺本土与矿业、农业或工程相关的知识、产品及劳动。殖民者发展出一套程式化、客观化的资源、范式和工具,使用在思想表达或视觉表达上,对认识模式、知识生产、形象系统、符号与意指模式等造成压抑。紧随其后,统治者强迫推广一套以自我的超自然信仰和形象为参照的表达法,这套表达法不仅阻碍了殖民地的文化生产,还发展出强有力的社会文化管控工具。随着反殖民运动的爆发,系统性的直接压抑手段失效,但建构出的文化管控工具仍然持续作用。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