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研讲座(58)
非洲与中国的文明
时间:2017年10月19日(周四)19:0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Michael Rowlands(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考古所、古典学系、高研所教授)
主持人: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评议人:杨清媚(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学者简介】
Michael John Rowlands(罗兰),1944年生。1972年获得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后,1973年任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讲师,后于1993年成为物质文化研究教授,曾担任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主任。其主要研究地域为非洲,研究兴趣集中于物质文化研究、博物馆学、文化遗产、长时段的社会文化变迁、各种文明体系的比较研究等方面。《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主编。著有《物质文化研究手册》(Handbook of Material Culture)、《重估历史:诸文明与时间性》(Re-evaluating the long term:civilisation and temporalities)等著作。
【内容简介】
在非洲与中国,文明与遗产在当下都有着一统化价值,二者也都立基于对古老过去在当下的续存的想象之上。作为概念的文明价值,生发于对现代性的拒绝之中。现代性要求断裂,而文明价值则要求以某种长时段视野追寻起源。不过,非洲与中国的长时段视野,却有着不同的时间形态。班图非洲塑造不同社会形式的诸一统化价值,与中国类似的价值存在着可以比较的差异。在非洲和中国各自的物质世界中之模仿与创造都分布在时间的漫长期间中,但二者的模仿与创造模式却表现出明显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