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研讲座85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1958)
Hannah Arendt’s The Human Condition [1958]
时间:5月30日(周三)12:00
地点:北京大学廖凯原楼(政府管理学院)207宁肯教室
主讲人:约翰·基恩(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
主持人:杨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在很多西方国家的公共生活中,“政治”和“政治生活”之类的词汇越来越有具有争议性。他们被视为脏话,成为“腐败政府”、“说谎的政治人物”以及“不受大众欢迎的政党”的同义词。这种情绪助推了民粹主义的崛起,这也让公民开始回避政治,把生活的重点放在自己的物质生活中,从而摆脱据说在政治生活中与生俱来的双重标准、欺骗与操纵的生活。
这种深刻的反政治倾向是本次基恩教授文研院四场系列讲座的起点。讲座将集中探讨西方敌视政治的历史根基,分析那些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如托马斯·曼的《一个非政治者的反思》(1918)一文,以及安布罗斯·比尔斯的著名观点(1906),他把政治定义为那些善于“将利益纷争伪装成原则之辩”的“犯罪阶层”的事业。讲座将会探讨反政治观点的若干局限,这种观点假定生活可以并且应该摆脱政治所设的陷阱以及对人民采用的“工具或敌人”(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操控性区分。为了探讨这些局限,讲座将细致考察20世纪的四篇经典文本,它们对政治的理解形塑了现代西方的思考方式。
作为这一系列的第二讲,基恩教授将在本次讲座中聚焦于《人的境况》这部经典著作。在此书中,汉娜·阿伦特认为,现代性牺牲了“工作”和“政治”,并把“劳动”、“社会”与“无思考”放在更高的位置。她对言说的能力尤其感兴趣,因为这种能力让人类变成了政治动物,或者说公民:政治是对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连结,在这里人们平等对话、产生共鸣并共同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主讲人简介】
约翰·基恩是悉尼大学和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涉及民主与治理,语言学理论,公共生活中的宗教与世俗化等方面。基恩教授著述甚丰,较有影响的包括:《一种政治生活:汤姆·潘恩传》(Tom Paine: A Political Life),《暴力与民主》(Violence and Democracy),《民主与媒体的堕落》(Democracy and Media Decadence),《民主的生与死》(The Life and Death of Democracy),《选举的未来》(A Short History of the Future of Election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