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文研讲座92
结构理性
实践理性的一种哲学阐释
时间:8月16日(周四) 14:3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会议室
主讲人:尤里安·尼达-罗姆林(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教授、前德国国务部长)
主持人: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主流观点认为,实践理性既是结果主义的,又是个体优化的。而演讲者认为,关于理性的准确概念应该是义务主义与结构性的。一个被正确动机指引的人并不总会优化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人行为的动机涉及人类的其他特性,而不仅仅是结果。这些动机可能基于一个人的个人兴趣、自身过往行为所形成的义务、所处的社会角色(如父亲、母亲、教师、部长等)赋予的责任或道德准则。因此,行为动机的形成可能是基于一个人所处环境和生活所形成的结构特征。而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动机,可以建立人类能动性的标准结构。所以,演讲者关于结构理性的阐释,与理性选择中的结果主义和利己主义模式是对立的。
【学者简介】
尤里安·尼达-罗姆林(Julian Nida-Rümelin)教授是前德国国务部长,现为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攻读哲学、物理、数学与政治科学,1983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于该校政治科学系担任助教,于1989年获得教授资格。其后,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担任一年的客座教授,后担任图宾根大学科学伦理中心主任。1993年至2003年,他担任哥廷根大学哲学系主任,之后出任慕尼黑大学政治理论与哲学正教授。
罗姆林教授还先后担任过慕尼黑市艺术与文化部主任、德国文化与媒体国务部长,并身兼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文化与经济国际论坛成员、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等职位。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尼达-罗姆林教授在媒体上发表有众多关于欧洲、经济、伦理、数字化社会和教育方面的文章,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