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讲座
北大文研讲座107
也谈制度的可视性
汉代官吏的印绶与鞶囊
时 间
2018年12月10日(周一) 19:0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
主讲人
邢义田(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
评议人
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郑 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
陈侃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学者简介】
邢义田,1947年生,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2010年当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曾任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史、罗马史、出土简牍和图像学等。代表作品有:《秦汉史论稿》(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古罗马的荣光——罗马史资料选译》(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秦汉史论著系列《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治国安邦——法制、行政与军事》、《地不爱宝——汉代的简牍》、《画为心声——画象石、画象砖与壁画》(北京:中华书局,2011),《立体的历史——从图像看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三联书店,2014)、《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象研究》(台北:三民书局,2018)。带领史语所简牍整理小组,以红外扫描技术整理居延汉简,出版《居延汉简补编(壹—肆)》(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14—2017)。
【内容简介】
制度可以说是生活群体因某些经历长久、约定俗成、无意中逐步形成(如家族、伦理、信仰、仪式、节庆等);或为特定需要、目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法律等)依特定权力分配关系、标准和程序(地缘、血缘、财富、才德能力、意识形态等)而有意建构出来的多重秩序网络。
为了维持和强化秩序或规范的稳定存在和延续,规范或秩序需要利用各种有形的符号而可视化。政治秩序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秩序,尤其需要借用有形的符号使其公开可视。
从封建到郡县时代,可视性符号也发生转变。例如青铜礼器尊、爵、列簋、列鼎等淡化;衣冠、车马、田宅、陵墓等强化。
颜色与权力身份阶序也有着密切关联和变化。
汉代官吏所穿的“深衣”以黑、赤两色为主,冠式文武有别。
汉代可视性最强,最能彰显掌权者权力和身份阶序的是等级分明,长短不一,色彩缤纷而有别的印绶(印绶是系官印于官吏腰间的丝带)和盛装印绶的囊袋。
资料举隅:
1、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说金紫〉页188
“在汉代的官服上,用以区别官阶高低的标志,一是文官进贤冠的梁数,二是绶的稀密、长度和色彩。
但进贤冠装梁的展筒较窄,公侯不过装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都是一梁,每一阶的跨度太大。等级分得不细,因而‘以采之粗縟異尊卑’的绶就成为权贵们最重要的标识了。”
2.《水经注》卷三十三引《风俗通》:
“秦昭王使李冰為蜀郡太守, 開成都兩江, 溉田萬頃。江水有神, 歲取童女二人以為婦, 不然為水災。主者白出錢百萬以行聘。冰曰: 不須。吾自有女。到時裝飾其女, 當以沈江水。徑至神祠, 上神坐, 舉酒酹曰: 今得傳九族, 江君大神, 當見尊顏, 相進酒。冰先投杯, 但澹澹不耗。冰厲聲曰: 江君相輕, 當相伐耳。拔劍, 忽然不見。良久有兩蒼牛鬬于岸旁。有閒, 冰還, 流汗謂官屬曰: 吾鬬疲極, 當相助也。若欲知我, 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乃刺殺北面者。江神遂死。”
(《水经注》33、《艺文类聚》94、《史记·河渠书》正义、《太平御览》261、682、899。)
3、《汉书·景帝纪》:
“景帝六年五月詔:‘夫吏者,民之師也,車駕、衣服宜稱。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閭里,與民亡異。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車騎從者不稱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閭巷亡吏體者,二千石上其官屬,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4、图像资料中汉代官吏的绶带和鞶囊
腰系印绶持笏跪拜的武吏,陕西靖边杨桥畔新莽墓出土壁画局部(《中国壁画全集6》,图41)
头戴进贤冠,腰系印绶,持笏的文吏
左为山东嘉祥画像石局部(日本天理参考馆藏),右为邢义田线描图
河南安阳曹操墓画像石上戴进贤冠,佩绶的咸阳令
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上腰系鞶囊的武吏(孙机线描图)
5、绶带的长度和颜色
《后汉书·舆服志》:
(1)乘輿黃赤綬,四采: 黃、赤、縹、紺,淳(杜子春:通純)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說文》:縹,帛青白色;紺,帛深青揚赤色。孫機:一首20絲)
(2)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3)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采: 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
(4)公、侯、將軍紫綬,二采: 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
(5)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三采: 青、白、紅,淳青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
(6)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 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長同。
(7)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一采,淳黃圭,長丈五尺,六十首。
(8)百石青紺〔綬〕,一采,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詩經·唐風》:束薪綢繆。繆, 纒綿、重疊)
6、系绶的印章
长沙马王堆出土辛追印及印绶(孙机描线图)
江苏连云港海州双龙村西汉墓出土凌惠平印及皮绶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位置图
注:校外人士入校需携带身份证,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