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讲座115】乔秀岩:从《乡土中国》到经学史——“国民性”论的启发

发布时间:2019-03-24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文研讲座115

从《乡土中国》到经学史

“国民性”论的启发

 

时 间

2019年3月24日(周日) 14:3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B102报告厅

主讲人

乔秀岩(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持人

陈苏镇(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评议人

吴 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办方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礼学中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孕育了经学,经学影响了中国社会。社会与学术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七十年前费孝通即用大量《论语》文句来说明中国社会的特色。反过来说,中国社会的特点也应该可以解释经学的性质,而以往较少这方面的讨论。观察费孝通的议论,不难看到《乡土中国》即据西方人类学的方法,路数与米德、本尼迪等人相同,而另有他自己明显的“中国”特色,相似于郭明昆的情况。《菊与刀》重点讨论日本与西方的差异,费孝通只关心中国与西方的差异,两者结合,可对东西之间的大异及中日之间的小异获得一个大致印象。“国民性”很难作为研究课题,后来的中国社会研究多走向统计数据的社会分析,然而“国民性”始终是人们不得不关心的议题,西方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国民性”研究。诸家所论中西差异,大致可以总结为:西方用抽象概念,将事物本质实体化;东方用具体印象,将事物性质相对化。有趣的是,这种视角也可以说明两个汉学——分别以郑玄与王引之为代表——之间的差异。为了深入探讨、发扬东方思维的本色,我们需要涤除清代汉学的因素,直接探讨汉代经学。

 

【学者简介】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乔秀岩,1966年生,东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今任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编《日本足利学校藏南宋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礼记正义》《正史宋元版之研究》等;著有《义疏学衰亡史论》《学术史读书记》《文献学读书记》(后两本与叶纯芳合撰),均由三联书店出版。

 

【书籍介绍】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书名】义疏学衰亡史论

【作者】乔秀岩 

【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十三经注疏》是文史哲研究离不开手的基本资料,但以往几乎没有人真正探索过贾公彦、孔颖达等人编写注疏的思考过程。读书不是淘资料,而要体会作者心思。刘炫学问很大,批评前人颇有据理不饶人的执着气势,又因这种批评不可能马上被学界接受,所以经常用讽刺的语气,既自尊又自卑。贾公彦有时拼凑旧说改头换面,不顾其说破绽四出,反而因小聪明而自鸣得意。孔颖达基本接受刘炫学说,《书》《诗》《左传》正义皆以刘炫《述议》为基础,又要消除刘炫的偏激,《礼记》以皇侃《义疏》为基础而兼用刘炫新说进行粗糙的调整,充分显示官方办事的特点。阅读注疏,我们都能感受到刘炫、贾公彦他们的神态,或怫然或莞尔,而体会他们的思考,就是读经学著作的乐趣所在。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书名】文献读书记

【作者】乔秀岩  叶纯芳

【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读书都要问为什么——这部书为什么这样编,为什么用这种体裁;这一段话为什么这么讲,为什么在这里讲,这句话为什么用这个词。向书质问,从内容到形式,最后都问到宋版版面、笔画不整齐等理由。发现问题要靠比较——有时直接比较相关其他书,有时暗自比较自己心中的标准做法。发现问题,做各种假设,反复看书,看哪一种假设符合或不符合这部书,逐渐认识这部书,发现这部书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能丰富自己心中的认识世界。等我们认识一部书的时候,心中的认识世界已经接受了这部书,我们自己的世界也一并经历了悄悄的变化,这才是书与自己的交流,两本《读书记》就是这种读书的记录。

 

这本《文献学读书记》,包括了文献学理论的探讨以及读目录、图录、版本的记录,往往用出版品《编后记》等形式进行表述,将会给读者带来一种新奇独特的刺激。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书名】学术史读书记

【作者】乔秀岩  叶纯芳

【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学术曾经是什么?学术史,还有经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等等都在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史”会展示历史上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脉络,以提供理解的思路。然而这些脉络却并非古代学者自己意识到或感觉到的,而是千百年后的人整理出来的概念体系。我们有天然、天真的求知欲,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于是我们轻松甩开了作为现代概念体系的“史”的发展脉络,直接而且专门观察古人留下的文本,努力读出埋藏其中的思维过程。这样探索的结果并不能推出什么理论,我们也无意于提供新的“史”来替代当今通行的认识。自己琢磨着,只有“读书”这一平凡无奇的老词最适合代表我们所做的事情。

 

《学术史读书记》涉及马融、郑玄、何晏、刘炫、赵匡、朱熹、杨复、孙诒让等学者,也谈到了礼制议论,借鉴西学、训诂学等问题。既有漫长的论述,也有精悍的札记。丰富多彩,相信不会无趣。

 

/var/folders/h8/xm1689jd43b_1b5jq_mm4h640000gn/T/com.microsoft.Word/WebArchiveCopyPasteTempFiles/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位置图

注:校外人士入校需携带身份证,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