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读书16】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传》研读会

发布时间:2019-04-13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Image Picka\通知 |【文研读书16】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传》研读会\1 - 640?wx_fmt=jpeg.jpg

 

北大文研读书16

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

《林语堂传》研读会

 

时 间

2019年4月13日(周六) 14:3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引言人

钱锁桥(《林语堂传》作者)

主持人

   风(北京大学中文系)

与谈人

   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张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

刘文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书籍简介】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Image Picka\通知 |【文研读书16】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传》研读会\2 - 640?wx_fmt=jpeg.jpg

《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书影

 

1895年,林语堂出生在福建漳州的山村,自十岁时离开故土,毕其一生,辗转旅寄。在国内,考究语言,创办报刊,为当时文坛一开“幽默”新风;在国外,针砭时事,引东方,以独有见地诠释“吾国与吾民”。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Image Picka\通知 |【文研读书16】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传》研读会\3 - 640?wx_fmt=jpeg.jpg

林语堂先生于1969年在台北阳明山故居阳台留影

摄影:耿殿栋

 

这部传记,笔路延绵,跋涉文山史海,溯沿思想轨迹,寻绎其生平,藉以重新发现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家的林语堂,更欲还原出兼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等多重身份的林语堂。

 

鲁迅、胡适、林语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知识思想资源。而林语堂留赠后人有形及无形的一切,将对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别有深远的启发意义,亦为跨文化交际与互动带来崭新的理解。

 

 

【作者简介】

 

C:\Users\Administrator\Downloads\Image Picka\通知 |【文研读书16】林语堂与现代中国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传》研读会\4 - 640?wx_fmt=jpeg.jpg

作者钱锁桥(右一)在台北阳明山林语堂故居留影

 

钱锁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汉学讲座教授。198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199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圣塔克拉拉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汉弥尔顿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亦曾为哈佛大学富尔布赖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性、中西跨文化研究。

 

已发表中英文著述多种,包括《林语堂的跨文化遗产:评论文集》(英文,编著,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亚研究所,2016),《小评论:林语堂双语文集》(中英文双语,编著,九州出版社,2012),《自由普世之困:林语堂与中国现代性中道》(英文,Brill出版社,2011),《林语堂双语文选》(中英文双语,编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等。目前正撰写专著《辜鸿铭:维多利亚文化与中国现代性》(英文,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待出)。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微信图片_20180524185852.jpg

温馨提示: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