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危机中的农村与农村中的危机

发布时间:2020-07-25

“文研论坛”是文研院特色的学术项目。三年多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学科的交流,鼓励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各自的视角加入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诸多核心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激发学术发展的潜在活力。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我们将依托文研院的微信公众号,重启思想对话与交锋,特开辟“云端论坛”栏目,通过视频的形式将文研院长期以来致力推动的跨学科交流,呈现给关注文研院的朋友们。


第九期“云端论坛”题为“危机中的农村与农村中的危机”,视频内容将于7月9日(周四)推出,敬请关注。



【云端论坛09】危机中的农村与农村中的危机


【内容简介】


“小难避于城,大难避于乡”。在今年新冠疫情所引发的严峻公共危机背景下,这句俗谚仿佛灵光乍现,将乡村以及乡村社会之于中国文明存续的丰富意义,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一方面,乡村的社会组织与文化传统有效地缓解了这次冲击的剧烈程度,但同时乡村所遭遇的脆弱与困难,或许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危机的延续。疫情不常有,而危机却常在。纵观历史与当下,乡村之于中国整体,不是可有可无,不是简单地供给税赋、食物及孕育乡土情怀之地,它亦可能是中国应对内外危机时的一个重要的“阻尼器”。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曾以历史与文明视野下重思乡村为主题,举办过多次讨论。以疫情危机下的乡村为背景,我们此次邀请几位长期思考乡村问题的历史学和社会学者开展线上讨论,希望引发学界的思考。



【学者简介】


吴重庆,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信仰、中国革命、乡村发展。著有《儒道互补》、《本土情怀》、《华南古村落:搁浅于时光长河的乡土与人》、《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孙村的路: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The Path to Sun Village(Brill,2017)等。


鲁西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大文研院第五期邀访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长江中游的人地关系与地域社会》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乡村史与滨海地域历史地理研究。


熊春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北大文研院第六期邀访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农业社会学、城乡社会问题。发表有《“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农业社会学论纲:理论、框架及其前景》、《中国教育精神的现代转型》等。


狄金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北大文研院第六期邀访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出版有《被困的治理》等著作,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