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李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未来——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发布时间:2020-09-20




2020年9月20日,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成立四周年的日子。作为北京大学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文研院四年来始终秉持“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宗旨,围绕“文明:中华与世界”的核心关怀,凝聚了大批优秀学术人才,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活动。


每逢周年,文研院都会组织两场纪念讲座,邀请海内外人文社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主讲。9月20日(周日)下午14:00,我们将举办其中一场纪念讲座,主题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未来——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将开放现场给部分听众,欢迎北大师生报名领票。为方便校内外师生,讲座也可通过线上平台观看。







【北大文研讲座174】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未来——重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内容简介】


亨廷顿的于1993年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冷战结束标志着世界政治从以意识形态冲突为特征的对抗转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如果我们将分析的视野更扩大一些,那么,亨廷顿的分析还可以解释为,近代以来以利益为基础的政治正在向以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转变。


近30年之后重新审视亨廷顿的观点,应该说,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大分析框架仍然具有启迪意义,但不同文明的消长及内部分化已经大大超越了亨廷顿的分析模式,展示出新的文明冲突特征。


最近30年来最重要的发展是伊斯兰教的复兴和激进化。奥斯曼帝国解体后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政策、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的中东政策激发了伊斯兰教激进主义的兴起并在最近几十年迅速蔓延。美国与伊斯兰主义的冲突将会是长期持续的现象。而伊斯兰人口的暴增、欧洲面临伊斯兰化的恐惧更使得西方国家的政治力量愈来愈将伊斯兰文明视作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胁。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将俄罗斯描述为“无所适从的国家”。如果说这一说法在当时有一定道理的话,在今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俄罗斯文化具有千年主义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俄罗斯新欧亚主义的兴起和帝国野心的复活将会对欧亚大陆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世界局势,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出现认同政治日益主导的态势。认同政治导致政治目标的内敛化。美国的保守主义和欧洲的极端右翼势力都将反对全球化、禁止移民作为其重要的政策追求。小布什总统执政期间那种追求构建新美利坚帝国,用美国意识形态改造世界的新保守主义已失去光环。


面对新的世界局势,中国有必要扩大视野,从世界的维度、历史的角度思考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思考中国可能采取的战略。


【主 讲 人】


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政治社会学。出版专著有《自由主义》、《群己论识》等,译著有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等,主编《西方政治思想译丛》,在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参 与 方 式】


报名领票

本次讲座将开放若干线下名额,按疫情防控要求,仅限北京大学校本部在校师生报名。如需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问卷并于9月16日24:00前提交。


报名二维码:


收看直播


本次讲座也将进行现场直播,观众可通过下方链接于9月20日14:00进入直播间收看讲座。

直播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1337648987449933822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