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
史诗链接了古代世界和当代世界,具有重大的文明互鉴和文化传承价值。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和社会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在史诗遗产研究领域有很多的共同话题。自2021年春季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史诗研究专家结合古典学和口头传统研究,从多学科角度深刻解读人类史诗遗产。该系列首场讲座主题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前后”,以下是活动详情:
【文研讲座194】《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前后
时 间:2021年3月29日(周一)14:00
参加方式: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腾讯会议平台线上直播
主讲人:拱玉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教授)
主持人:颜海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评议人:欧阳晓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陈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
上古时期在西亚地区流传的洪水故事不止一个版本,今人最熟悉的是希伯来《圣经•创世纪》版洪水故事。1872年以前,圣经版洪水故事的原创性从未受到质疑。1872年,英国学者史密斯发现《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颠覆了圣经版洪水的地位,《吉尔伽美什史诗》遂成为洪水源头。后来,又有更早的洪水故事浮出水面,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从源头降为中流。上游、中流和下流的洪水故事有同有异,各具特色又相互交织,关系错综复杂。本讲座从《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出发,纵观上下两千年西亚版洪水故事,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吉尔伽美什史诗》之前洪水故事有几本版本?2、《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源自何处?3、《圣经•创世纪》中的洪水故事是否来源于《吉尔伽美什史诗》?4、晚于《圣经》的贝洛索斯版洪水故事原貌如何?
【主讲人】
拱玉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亚述学、古代东方文明、亚非语言文学、世界上古史。主要著作有Die Namen der Keilschriftzeichen(2000年)、Studien zur Bildung und Entwicklung der Keilschriftzeichen(1993年)、《日出东方——苏美尔文明探秘》(2001年)、《西亚考古史》(2002年)、《升起来吧!像太阳一样——解析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2006年)、《吉尔伽美什史诗》(译注、2021年)等。此外,以中文、英文、德文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参加方式】
本次讲座将于3月29日(下周一)14时在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办。根据防疫相关要求,本次活动仅限北京大学校本部在校师生参加,请遵守活动现场相关要求,并全程佩戴口罩。因现场座位有限,到达会议室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敬请理解。
同时,讲座将在腾讯会议平台上进行直播,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直播室收看。
直播二维码:
直播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l/setwgTD8S8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