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讲座214·“敦煌学”系列】五代宋元西北地区的回鹘语题记——研究与展望
时 间:2021年6月21日(周一)19:00
参加方式: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腾讯会议平台线上直播
主讲人:白玉冬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主持人:付 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
以敦煌、吐鲁番、北庭、呼和浩特等地的石窟与寺庙为核心,西北地区留存有一批五代宋元时期的多语种多文种题记。这些题记,按性质可分类为傍题和漫题两大类。傍题用于特定与石窟营造和重修有关的当地的政治上层人物或权力统治者的供养人像;漫题是拜访石窟或寺庙的佛教巡礼者等为纪念自身巡礼而所留。这两种题记均反映出历史上支持过石窟与寺庙的政治权力构造,以及佛教徒等的信仰实态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的回鹘语题记,数量上仅次于汉文,所使用的文字包括鲁尼文、回鹘文、叙利亚文、婆罗米文等。这些题记,有的记录支持佛教的回鹘统治阶层之称号,有的反映书写者的摩尼教、景教、佛教信仰背景,有的是祈愿文。关于这些题记的释读与研究,有助于描绘回鹘人佛教徒的巡礼路线和五台山信仰的历史,探究11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沙州回鹘”的真实由来,展现摩尼教、景教和佛教在丝绸之路沿线融合的实景,挖掘汉藏佛教在西北地区流传交融的真相等。这些题记的历史语言学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主讲人】
白玉冬,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古时期内陆亚洲历史语言与出土文献、碑刻研究。《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主编,在国内《历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日本《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参加方式】
本次讲座将于6月21日(周一)19:00在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办。根据防疫相关要求,本次活动仅限北京大学校本部在校师生参加,请遵守活动现场相关要求,并全程佩戴口罩。因现场座位有限,到达会议室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敬请理解。同时,讲座将在腾讯会议平台上进行直播。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直播室收看。
直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