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讲座246期·第一讲
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
时 间: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 19:00
地 点:北京大学二体B102报告厅
主讲人:王明珂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
主持人:罗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提要
三星堆文明的考古发现引发人们对于历史与文明的热烈讨论。它常被描述为一失落的文明﹐被形容为令人感到震惊或奇特﹐而受到大众瞩目。在学术界它被视为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的又一左证﹐重现被遗忘的历史﹐印证一些古文献记载。在此之外﹐我们或可以由一种人类生态角度﹐来思考它如何成为一个失落的文明。这问题涉及人类文明的本质﹐其政治社会体系﹐其延续与消亡﹐以及相关的历史记忆与失忆。文明可被视为一人类生态体系﹕环境﹑生计﹑社会与文化的综合体。由此观点我们可以思考﹐中国文明的发展在 “满天星斗” 阶段之后﹐如何接着发生一 “月明星稀” 的过程?为何有些文明(如中原)其人类生态体系可以延续发展﹐而有些则发生颓败消亡?商周秦汉时期中原成为什么样的人类生态体系?它如何产生一些历史书写文化﹐并由此创作规律性的历史记忆与历史知识理性﹐以巩固﹑延续人们各种核心与边缘社群身份认同与此人类生态体系?三星堆文明的发现如何违反人们此历史知识理性而让人觉得震惊?探讨这些问题﹐可能让我们对于古今文明﹑人类社群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有反思性的认识。
拓展阅读

王明珂《从中原到边疆: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文章改写自王明珂先生《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的结语。《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一书是对既往研究的一种具有方法论色彩的理论反思,他指出“我们生活在表相化的世界而难以认识身边事物之本相”,因而希望通过反思性的史学研究为人们提供对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新知。

王明珂《历史与神话:一些认知性探讨》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文章探讨历史、神话这两种社会记忆与叙事模式的本质,两者的异同,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介绍一篇诠释学文章与一部符号学著作对此主题的论证与分析逻辑之后,文章以一些实例说明,如何用由多点田野调查发展出的文本与情境比较法,解读文献与口述中的历史、神话与神话性历史。
主讲人简介
王明珂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17-2020年曾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2014年当选为“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2010-2013年曾任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学院院长。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主要著作有《毒药猫理论:恐惧与暴力的社会根源》、《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延伸阅读: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
赞助
光华教育基金会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文研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