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风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山水胜地到都市和寺庙建筑等等,无不包括在内。近年来,伴随着考古学、金石学、物质文化史、视觉艺术史和地理景观学的深入发展,文学、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也相应地拓展了关注视野。
今年春季学期,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起的这一讲座系列,邀请海内外文史领域的学者深入开掘这一主题。五场讲座将以书写(从诗歌到碑记等不同体裁,也包括碑刻、拓印等相关技术)、历史遗迹、城市建筑和道教的洞天等为切入口,来探讨人文风景与历史记忆的建构和传承问题,同时也涉及与视觉艺术、技术媒介的关系。江山之迹并非自然的产物而独立于人的世界。相反,它构成了“人文”的一部分,并因此而获得了深厚的审美内涵、认知价值和历史意义。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系列讲座·文研讲座252
从白门到紫陌——营造建康
时 间:2022年5月28日(星期六)上午8:30
主讲人:田晓菲 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
主持人:傅 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评议人: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 教授
程章灿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形 式:bilibili网站直播
内容提要
很多地方只有过去,没有历史;只有居民,没有故事。有些地方,则有太多的历史和故事,比如南京。本次讲座从南朝时期对都城建康的营造,检视这个故事如何开始。最后用一个反面的事例,看一个真实存在的地点,又是如何从文化的版图上逐渐消失。
拓展阅读

田晓菲《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
(点击图片阅览更多)
在“烽火”与“流星”光芒的照亮下,勾勒南方帝国的文学版图。对梁人来说,他们的时代充满了崭新的开始,“新变”,及能量充沛的创举。他们生活在现下,完全沉浸于“此时与此地”,投入地经历每一个时刻。他们在智识上极为精微渊雅,精神上却又相当天真。对梁朝的文化精神好的概括,不是“颓废”,而是“康强”。
目录(滑动阅览)
主讲人简介
田晓菲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早期中古中国》(Early Medieval China)杂志主编。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中国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秋水堂论金瓶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等。英文译著包括《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颜之推集》。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参与主编并撰写《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公元900年)》。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哈佛大学文理研究学院门德尔松优秀导师奖、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孟旦百年中国艺术人文研究课题奖。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bilibili网站,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