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论坛166
龟兹石窟寺研究——考古 · 历史 · 美术 · 文献
时 间:2022年6月25日(周六)14:00
引言人:荣新江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魏正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桧山智美 京都大学白眉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所
主持人:王邦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罗 鸿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与谈人:陈 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部能宜 早稻田大学东洋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
赵 莉 新疆龟兹研究院
廖 旸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员
冉万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萨尔吉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ZOOM:882 4548 3972(会议号)
内容提要
本场论坛上半场聚焦克孜尔石窟的研究历史,与会学者从考古学,历史学,佛教美术史,佛教文献学等不同角度回顾克孜尔石窟研究的基本进路,研究重点与难点以及跨学科合作研究等主题。论坛下半场围绕Giuseppe Vignato(魏正中)、桧山智美(Hiyama Satomi)、Petra Kieffer-Pülz、谷口阳子(Taniguchi Yoko)合著的新作《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Traces of the Sarvāstivādins in the Buddhist Monasteries of Kucha, Leipzig Kucha Studies 3, New Delhi, Dev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 2022)中汇集的材料和相关分期理论展开讨论。相信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将为龟兹石窟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拓展阅读

由多国学者合著的新作《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探迹》今年在新德里出版,作者包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Giuseppe Vignato(魏正中)、京都大学的桧山智美(Hiyama Satomi)、德国科学与文学院的Petra Kieffer-Pülz、筑波大学的谷口阳子(Taniguchi Yoko)。
书中采用新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龟兹地区的佛教遗存,目的是根据石窟寺院和地面寺院遗留的迹象进一步厘清龟兹地区僧众曾践行的佛教类型。书中的基础资料包括田野调查所获的尚未发表的资料,从全面详细地梳理20世纪初早期探险队笔记和照片中获取的信息,以及现存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相关洞窟历史照片。
基于对遗址、区段、洞窟组合、洞窟类型、装饰布局、叙事内容和图像,以及佛典文本的分析,正文两位作者的跨学科合作辨识出龟兹说一切有部佛教发展历程中的四个阶段。所获认识也得到了附录两位作者的研究支持和扩展。附录一探讨了龟兹地区出土的毗奈耶文本,附录二分析了龟兹壁画的颜料和技法。书中的研究焦点是龟兹说一切有部佛教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暂时所称的“A传统”。“A传统”与龟兹石窟中表现出来的其他传统明显有别。书中第一部分全面列举了“A传统”洞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首先基于每座洞窟的“在场感”进行了类型分析,其次探讨了主要图像和辅助图像的特征,最后在寺院脉络中还原这些洞窟的空间语境。基于以上考察,书中认为“A传统”是可能与《十诵律》密切相关的龟兹说一切有部佛教历史中的一个早期阶段。
议 程
上半场(14:00–15:50)
主持人
王邦维
引言人
荣新江
与谈人
陈明、山部能宜、赵莉
下半场(16:00–18:00)
主持人
罗鸿
引言人
魏正中、桧山智美
与谈人
廖旸、冉万里、萨尔吉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ZOOM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zoom会议号:882 4548 3972
也可以通过此链接进入会议室: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mz5jcNZPRrWPvcjvi2FD_Q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