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论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分论坛
文明的交界面
生态与族群的历史反思
The Intersection of Civilizations
A Historical Reflection on Ecology and Ethnicity
时 间:2022年12月10-11日
第一场:文明研究的谱系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14:00
Zoom会议号:857 3234 7645
第二场:欧亚大陆的流动性:人和物
2022年12月11日(星期天)09:00
Zoom会议号:859 2079 2749
第三场:文明的走廊与腹地
2022年12月11日(星期天)14:00
Zoom会议号:812 1434 7705
论坛主题说明
在西方思想史上,“文明”一词曾以单数形式出现,指不同于蒙昧与野蛮的文化状态,预示着人类史上不可逆转的思想进步。然而,在对文明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观察中,学者们发现文明元素往往是超越疆界的,是在不同文明间流动和相互借用,成为不同社会间关系的共同产物。其结果是使历史的样貌复杂多样、变动不居,通过相互交融而得以自身再造。因此,直面文明的多元性和复合性现象,不仅将拓展我们的历史纵深,也将带给我们直面不确定性未来的勇气。
人创造文明,文明也定义了人。文明曾经一度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今日却越发遭到人们的质疑。但仍然难以否认,作为思维图式的文明,普遍存在于物质、话语和信仰之中,或隐或显地成为建构现实的重要动力。全球化与跨区域活动的发展,已使更多人得以超越或跨越所谓文明的边界,但这不仅没有使人失去对某个文明内核的主观感受,反而是在更密切的跨体系交流中强化了对自我的认同。在此意义上,若完全脱开文明范式,构成我们长久以来存在方式与生活意义的诸多元素,亦将不复存在。
文明的核心特征是跨越各种边界,无论是自然-地理的边界,还是更短时段形成的政治、语言和族群边界,某种程度上,跨越边界的能动力才是观察文明流传的最佳视角之一。而在最深的意义上,文明是不是构成了彼此的边界,文明的传播最难以突破的是,是否是文明的复合本身带来的新边界?比起19世纪的文明vs野蛮和二战之后的文明冲突话语,也许文明之间的关系才是今天我们直面的关键问题,套用韦伯的术语,“世界文明”是不是可能?这是我们将本次论坛放在文明交界面的一个初衷。
通常而言,现代的到来被标示为断裂,“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地理大发现带来商业、传教网络的扩张,旧的区域联系被重新锻造,地平线在扩展,而多语言、多宗教的丰富性却遭到侵蚀。民族主义的崛起开启了族群想象的新时代,疆界、身份、种族、阶级继之而起,在整合社会的同时又区隔着人群。对大多数人类而言,现代意味着与一段处于绝对优势的“西方世界”撕扯与共存的历史。在追求启蒙的同时打碎桎梏,在求新路于荆棘的过程中确立自我,这是普遍的辩证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文明的声音仍然倔强地从现代世界的喧哗里挣脱出来,召唤着后继者们:在对不同形式暴力的批判中,导向对自我和他者关系的包容性认识;在世俗化的浪潮中,省思不同宗教的精神世界;失落的过去被发掘、打捞,往昔的传统被不断地唤醒和发明,背负着新旧激荡的重担,不同的文明展开了他们各自的现代命运。
本分论坛拟从文明的传统与现代关系、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的遭遇为展开问题的视野,从生态与族群的角度切入,邀请国际和国内重要学者从文明的上述根基性问题出发展开讨论。
论坛议程
1
12月10日下午
文明研究的谱系
The Genealogy of Civilizations Studies
主持人:孙飞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委员)
14:00-14:10
渠敬东致辞
14:10-14:30
全球史观中的汉藏佛教研究:以观音崇拜、修法为中心
沈卫荣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14:30-14:50
作为文化接触区的长城地带:对拉铁摩尔相关论述的进一步解读
袁剑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14:50-15:00 休息
15:00-15:20
印度研究舞台的“生态返场”?——印度文明研究的视角转换与冲突
张忞煜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
15:20-15:40
人类学图式中的中国文明:从列维-布留尔到德斯科拉
汲喆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15:40-16:30 评议及讨论
2
12月11日上午
欧亚大陆的流动性:人和物
The Mobility of Eurasia: People and Objects
主持人: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09:00-09:10
昝涛开场
09:10-09:30
贡献与受益:中国历史研究的全球视角
刘迎胜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西书院特聘教授
09:30-09:50
丝绸之路历史流动中的琵琶华化与分层
徐欣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09:50-10:00 休息
10:00-10:20
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影响
Jamsheed Choksy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系教授
10:20-10:40
16-19 世中亚穆斯林朝觐与丝绸之路西段的耦合
昝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0:40-11:30 评议及讨论
3
12月11日下午
文明的走廊与腹地
The Corridor and Hinterland of a Civilization
主持人:田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4:00-14:10
田耕开场
14:10-14:30
文化传播﹑民族迁徙与文明起源:以藏彝走廊为例
王明珂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14:30-14:50
头人为什么造土司的反?——王权视角下对清末民初边疆社会的再认识
郑少雄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14:50-15:00 休息
15:00-15:20
二里头文化的人群构成
梁云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
15:20-16:30 评议及讨论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ZOOM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第一场
文明研究的谱系
The Genealogy of Civilizations Studies
2022年12月10日14:00
Zoom会议号:857 3234 7645
注册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QbRYfTgbQA2-1oOtLe8DIg
第二场
欧亚大陆的流动性:人和物
The Mobility of Eurasia: People and Objects
2022年12月11日09:00
Zoom会议号:859 2079 2749
注册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PBgfzRVnT-OZVRuYyxNjSQ
第三场
文明的走廊与腹地
The Corridor and Hinterland of a Civilization
2022年12月11日14:00
Zoom会议号:812 1434 7705
注册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grKdllz9Tla9Bt-phv02ww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崔钟贤学术院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